這個週日,是居莉作為“小白菜”的最後一天。此前連續六個雙休日,這個靜安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都會作為園區高峰崗位志願者,站在中國館二層 “尋覓之旅”展區入口向遊客伸出援手。
“志願者”之於居莉,早已不是新鮮的身份。她是中華骨髓庫志願者,就在今年4月,24歲的她剛完成一次手術,向一位南京男孩捐獻造血幹細胞。大手術後來不及休整,她又馬不停蹄地參加了園區志願者的考核、面試,並且帶著並不強壯的身軀上了崗。身邊人不無驚訝,但居莉卻不以為然:“3月就報了名,既然決定了,就要做下去。”
園區志願者的辛苦人盡皆知,何況對這個剛捐獻過骨髓、略顯瘦弱的年輕人。甫一上崗,居莉便遇到麻煩:站了不到一小時,正在為遊客指路的她,突然感到一陣乏力,伴之以手術後常發的腰痛。細心的同伴注意到她面色蒼白,勸她趕緊休息。她卻出人意料地搖頭拒絕,報以一句輕鬆的“沒關係”,執意在崗上站下去。“那時,還沒到輪崗休息的時間,”居莉解釋她的固執,“這是對我的考驗。既然成了一名志願者,就不該和別人有什麼差別。別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
類似的考驗,她早已習以為常。服務世博的六周裏,居莉需要身兼兩職——工作日在單位,身為口腔科唯一一名護士的她有時一天要接待60多位病人;到了雙休日,她又要往園區趕。與平日的大學生志願者相比,高峰崗位志願者並沒有班車接送。為趕在7時30分到崗,家住楊浦的居莉每天過6時就要出門乘公交;拖著疲憊身軀離崗回家,則已近黃昏。
父母對此不説反對,卻也疼在心裏——出差在外的父親每天都要設法上網與女兒視頻聊天,問問“今天身體怎麼樣”;剛動過手術的母親,也將家務活攬在自己身上,還動足腦筋為女兒燉高湯補營養……女兒當然知道父母的擔心,但她總是笑著勸慰他們:“不用擔心,就是開始有些累,習慣了就好了。”
堅持之餘,居莉更樂此不疲。在她看來,做志願者不僅是愛心的傳遞,同樣是對自己的鍛鍊:“當志願者和做護士很像,時刻考驗著細緻和耐心。如果今後有機會,我一定還做志願者。”(實習生戚小婷 見習記者朱珉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