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要聞播報

“你好”、“Hello”:中美最大的民間交流平臺在上海開啟

時間:2010-05-03 23:2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5月3日電(記者吳宇 周岩 易淩)迎著有些炫目的陽光,幾十位美國館的“學生大使”站成幾排,一遍遍用中文普通話和上海話練習著“你好!”“大家好!”,而旁邊排隊等候的中國觀眾則招著手,用“Hello”熱情回應。

  這是3日發生在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美國館正式開館儀式上的一幕。

  經過中美雙方堅持不懈的合作努力,幾乎是在最後時刻才確認參展的美國,終於在有史以來最盛大的一屆世博會上敞開了展館大門,同時在中美之間搭建起最大的一座民間交流平臺。

  “有太多太多的人為美國館的籌建作出了貢獻!” 美國駐上海總領事康碧翠感慨道。

  “美國館的展示主題是‘擁抱挑戰’,美國館的籌建過程印證了這一點。它讓中美兩國堅信,只要勇於迎接挑戰,美好的願景就可能實現。”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副局長黃健之這樣祝賀美國館正式開館。

  “世博會開幕兩天來,美國館平均每天大約接待2.5萬人次觀眾。我們預計在半年的世博會會期裏,將有600萬人次觀眾訪問美國館,許多中國人都將在這裡第一次領略美國的風土人情。”美國展區總代表何塞維拉裏爾説。

  一個有意思的小插曲是,何塞維拉裏爾與康碧翠輪流用英文和中文引領“學生大使”宣誓,一切都很順利,但“我承諾會經常面帶微笑並享受盡可能學習其他文化的機會”這句有些拗口的中文,讓不少“學生大使”卡了殼,但他們的中文發音以及始終的微笑已足夠精彩。

  進入美國館,展館內播放的三部影片中出現最多的,就是眾多美國人用中文普通話説“你好!”從街頭普通民眾到籃球明星科比、花樣滑冰明星關穎珊,從機場、港口工作人員到美國國務卿克林頓、總統奧巴馬,他們都在以發自內心的熱情,用中文説著“你好!”

  而其中一些美國人顯然是初次接觸中文。從一開始幾乎不能張口,到一次次練習、改善,最終清晰地用中文説出“你好”、“歡迎”,連他們自己都覺得是個“奇跡”。而在美國館中對著螢幕觀看他們表現的中國觀眾,自然發出了善意的笑聲並鼓掌表示友好。

  “我很喜歡這樣的溝通方式,讓人感到很親切。我今後也想結交更多的朋友,包括美國朋友。”來自深圳的五年級學生荊澤峰告訴記者。

  荊澤峰今年12歲,長得虎頭虎腦。他還有一個英文名字“Jacky”,而他五歲弟弟的英文名字叫“Oscar”。兩個孩子的爸爸解釋説,起個英文名字,主要是為了方便孩子今後與外國人交流。

  其實,當前在美國館工作的約80名“學生大使”,大多也都有一個中文名字,而且中文口語都較為流利。

  來自猶他州的大學生邁卡菲爾普斯,中文名字叫斐明誠。他告訴記者,自己的母親早年曾在廣州經商,回國後成為猶他州較早從事中文教育的教師,幾年來一直鼓勵他學習中文。

  “媽媽説中國很偉大,學習中文會很有用途。我已經很認真地學習了三年。這次來世博會美國館工作,我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提高中文水準,結交一些中國朋友,我還想在世博會的工作結束後去中國各地旅遊。”斐明誠説。

  記者觀察到,佔地6000平方米的美國館,主要由三大影廳構成,主題展示也主要通過三部影片實現,其內容分別側重於中美關係、美國精神以及愛護環境。與其他一些熱門展館最大的不同是,除了贊助企業的相關展示外,美國館幾乎沒有其他正規展品。

  “我多少有些失望,因為我是衝著高新科技前來美國館參觀的,尤其是環保、節能領域的新技術。但美國館展現的中美雙方交流、理解的方式比較特別,尤其是這些學生大使,都很熱情友善,我相信這會有助於未來兩國關係的發展。”中國觀眾蕭就唐説。

編輯:李丹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