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穀子
當李敖那身標誌性的紅色夾克出現在上海世博會場時,被眾多媒體聚焦的“文化事件”也隨之發生了。儘管與五年前“李敖文化神州之旅”的轟動效應稍有遜色,但此次的“李敖世博行”中,李敖所到之處被關注的熱度亦不輸任何一個娛樂明星。於是,“李敖世博行”引起不同的聲音就不奇怪了。有人認為讓一個世界華人都熟知的文化名人參觀世博會是一個十足的大廣告,更有人質疑讓一個老去的大師被前呼後擁著在世博會的場館裏閒逛是在替主辦者作秀。其實,我覺得對“李敖世博行”無限拔高或非議者都有其局限性,李敖是名人,專門攜全家從臺灣遠赴大陸的上海看世博,引起關注並不奇怪;但作為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參觀一下世界矚目的世博會,李敖和任何一個中國人圓世博夢的衝動並無太大的區別,只是李敖年事已高,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世博會重返中國,於是,在友人的撮合之下,趁激情未減之時終於來到上海世博會實地觸摸一下世界的脈搏,如此而已。
世博會在中國舉辦,這是包括李敖在內的所有中國人的驕傲,能到上海參觀世博會,這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幸運和權利。事實上,所有中國人都有一個樸素的心理——世博辦到家門口了,不看可謂一生憾事。李敖雖然是文化大家,這種心理其實和他人無二,儘管他在海峽的那一邊,但擺出中國人的主人公姿態的衝動似乎比大陸人更為強烈。
其實,就“李敖世博行”這件事本身,人們應用一顆平常心看待,作為一個中國人,李敖也想融進這個世界的日新月異前行的節奏裏,更想在集中了世界進步力量精華的世博會上開拓一下自己的視野,惟一不同的可能是,善於思考的李敖在世博會的每個場館參加時並不僅僅滿足於留影時的快感,他會對著中國的或外國的場館哪怕是一件實物或一段視頻都進行一番思想上的凈化或總結。比如,他認為,所有的世博會場館科技含量很高,但思想性過於單薄。還有,在中國館(網上中國館)以及臺灣館(網上臺灣館),他的感受自然和更多的中國人不同。他在臺灣館兩度放燈許願“兩岸和平”。臺灣館來到上海世博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拉近兩岸民眾之間的感情,但對有著強烈愛國之心的李敖來説,他其實早已和大陸融為一體了,來上海看世博會,其實也是想體驗一下“主場”的優越感。
桀驁不馴是李敖的標簽,但此行的李敖開始變得謙遜又謙和起來,狂語銳減,取而代之的是殷殷的父愛,以及一個75歲老人對於生命前景的那種本能的關注。好多人在評價李敖世博行時,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李敖是帶著全家一起參觀世博會的,或者説,李敖世博行更準確地應該稱作“李敖全家世博行”。李敖和其全家一起到上海圓世博夢的中國家庭並無特別之處,世博行也是親情遊,在和諧的景象裏,李敖一家的濃濃親情讓人羨慕,李敖一家同樣對別的家庭遊世博感興趣。李敖此次世博行更多地呈現出一人慈祥的老者形象,比如,在參觀沙特館(網上沙特館)後,李敖一行來到了頂部的綠洲花園,當館長介紹説花園某一角度是遠拍中國館的最佳角度時,李敖隨即停下腳步,興奮地説:“中國館!中國館!快來!”再次召喚全家人以中國館為背景合影留念。李敖在參觀過程中又像個興奮的小孩子,他們一家四口登上中國館60米的觀景臺上時,走在透明的玻璃上,他説自己的“恐高症”也沒了。
和上次“李敖文化神州之旅”激揚文字有所不同的是,此次世博行上,我們並沒有聽到李敖説出什麼驚世之語,這也正是人們所期待的,既然攜全家同遊,就不能用那些東西淡化了親情。也許時間可以改變一切。5年時間,李敖淡了桀驁不馴的心性。那是一個愛人,一個慈父,一個對生命的未來有一點落寞的老者——李敖也許失去了鋒芒,但他的形象更親切更真實更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