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加拿大最佳實踐案例專心談宜居

時間:2010-05-17 09:45   來源:新聞晨報

  昨日,位於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溫哥華案例館在雨中正式開館,加拿大國庫委員會主席兼亞太門戶部部長斯托克韋爾戴伊專程前來剪綵。

  當天,在金橋地區,500棟中加合作的全木結構別墅項目也破土動工,而在重建中的都江堰,由加拿大政府援助建設的全木結構———向峨小學已正式竣工使用。

  本屆世博會,溫哥華帶來的最佳實踐案例是全木結構房子。據了解,這種房子在加拿大十分常見,造價不僅比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便宜,而且保溫隔熱性良好。更重要的是,木材本身能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建築本身成為名副其實的低碳建築。此外,由於自重輕、強度高和柔性強的特點,木結構房屋還成為全球地震多發地區的首選房型。

  溫哥華的木屋能抗8級地震

  ■能防腐、隔熱、整體拆卸重組■造價並不高,上海“平改坡”屋頂已用木質結構

  想像一幢整體為木結構的屋子,從屋頂到墻壁,都由散發淡淡香氣的木材構成。除了能防腐、隔熱、抗震外,它還能整體拆卸重組……

  位於世博園區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溫哥華案例館,就是通過這樣一幢三層樓的木屋,為觀博遊客帶來從未體驗過的“驚喜”。

  木屋建材全部能拆

  溫哥華案例館位於城市最佳實踐區E片區內,在這個展現各個城市最佳生活方式的區域,這幢三層樓的木屋粗看之下顯得有些“樸素”。

  走進木屋,你會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木頭的世界。館方工作人員陶亮介紹説,這幢樓使用的所有木材都來自加拿大,其中一種名為“SPF”的木材運用最為廣泛。“這種進口木材的價格並非高不可攀,由於加拿大森林資源十分豐富且執行嚴格的可持續管理,實際上的經濟負擔並不大。”

  “在加拿大,許多民用住宅,甚至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築都大量採用木結構,運用相當廣泛。”陶亮説,很多人會覺得木結構房屋“不可靠”,其實木結構房屋不僅節能環保,而且還具有設計靈活、建造快捷、可迴圈利用等優點。

  “參觀者親眼可見的這幢建築,所有木材都能拆卸下來,可運到其他地方重新組合。不僅如此,由於木結構是一種‘柔性’結構,這幢建築還能抵抗8級地震,保證居住的人們在遇到災害時有足夠的時間逃出。”陶亮説。

  上海已用木結構“平改坡”

  木結構建築一直是加拿大比較推崇的建築方式,但這種建築模式在其他一些國家的知曉度並不高,人們對於木結構可能會有“不防水,不放火,不防蛀”的理解。

  溫哥華案例館內,參觀者可以看見一種名為“西部紅柏”的木材,它會散發出淡淡的香氣,不需要任何塗料便可天然防腐,“在北美,古代印第安人用此類木材建造的圖騰柱,幾千年後還保持鮮亮。加拿大國家館的外墻也穿著‘西部紅柏’的外衣,非常顯眼。”陶亮説。

  此外,溫哥華案例館內還有一個體驗區,通過相同溫度的熱源加熱材料,參觀者可通過觸摸對比感受木材的隔熱性能。

  “從技術允許範圍來看,木結構房屋可以建得很高,我們本來也是這樣打算的,但由於中國的防火規範要求較嚴格,只能建到三層。”陶亮表示,為了讓木結構建築能更多地運用在中國的城市,加拿大嘗試過一些“本土化改進”。比如用木頭結構做“平改坡”的屋頂,“這樣的方式比輕鋼混凝土方式更便宜,施工速度也更快,一片屋頂最快7天就可完工。”

  據了解,上述木結構的“平改坡”已在上海的好幾個區縣運用,且效果不錯。

  遊客可登冬奧會領獎臺

  加拿大溫哥華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西南部福溪地區曾是1986年溫哥華世博會的會址,經過持續規劃、開發和不斷改進,目前已成為溫哥華最有活力和最吸引人的地區之一,被稱為“溫哥華模式”。

  溫哥華東南地區是2010年冬奧會的所在地。本屆上海世博會上,溫哥華把冬奧會本身作為一個案例,展示如何通過可持續發展實現城市宜居的經驗。

  在溫哥華案例館內,除了本身就是亮點的木結構建築,參觀者還會發現幾件“寶貝”,那就是冬奧會的領獎臺、火炬以及雪車,且都是從加拿大搬運過來的實物。

  溫哥華冬奧會領獎臺由加拿大花旗松製成,參觀者可站上去拍照留念。另外,在展館的一樓,有一個關於冬奧會環保主題的展示區,裏面放置著一架比賽用的雪車。

  加拿大最佳實踐案例蒙特利爾

  蒙特利爾市長上海世博會友

  5月14日,對參加上海世博會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市來説,是三喜臨門。一喜是位於世博園區E片區的蒙特利爾展區正式開幕,二喜是蒙特利爾市和上海簽訂友好合作備忘錄,作為結為友好城市25週年的紀念。最後一樁喜事是,專程趕來觀博的蒙特利爾市市長譚保利意外地在展區內遇見一位上海舊友。

  “上海總是帶給我很多驚喜。”譚保利感慨地説。

  在上海第二次觀博

  25年前的5月14日,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和上海簽訂友好合作備忘錄,結為友好城市。25年後的5月14日,蒙特利爾特意把這天定為“蒙特利爾日”。

  譚保利表示,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和蒙特利爾一直秉持的“綠色城市”發展觀念十分貼切,而且兩個城市的地形結構也十分相象,因此在解決城市問題上有很多相互借鑒的地方。

  “我們要同舟共濟,改善環境,全世界每個人都有責任。”譚保利用學會的成語概括説。

  譚保利透露,上海世博會是自己第二次觀博,“1967年蒙特利爾世博會的時候,我還是一個25歲的年輕小夥子。那是非常美妙的過程,感覺自己幾乎天天在和世界會面,見到不同的人,知道各種資訊。”

  譚保利認為,上海世博會將帶給蒙特利爾“難以預估的裨益”。

  上海舊友送上老照片

  在蒙特利爾展區現場,譚保利還意外遇見一位上海舊友———一位名叫張榕的上海女孩。

  5年前張榕到蒙特利爾讀書。

  求學期間,張榕經常做義工。4年前的一個週末,她一如既往地在社區當義工,正好那天譚保利和相關政府官員也來社區實地考察。

  “當時我在忙著打掃,也沒看到市長先生來了。結果他主動走上來拍拍我,要和我合影留念。”張榕回憶説,“當時我有點意外,也有點緊張。畢竟經常在電視上出現的人,突然離你那麼近。”

  “市長先生不簡單,已經連任三屆了。今天蒙特利爾在環境、旅遊、動畫設計等方面能有這樣的傑出表現,市長先生功勞不小。”張榕説。

  完成學業後,張榕在當地找到了工作。這次上海世博會,她專程帶了才出生4個月的寶寶回來看博。得知5月14日是蒙特利爾日後,她一早就入園。“我想給市長一個驚喜。他肯定不會想到這次輪到我‘招呼’他了。”

  還沒等張榕拿出老照片,譚保利一眼就認出了她,而在接過張榕的老照片後,譚保利笑著説,“這是一張見證兩個姐妹城市情誼的照片,太難得了。”

  當得知張榕為看世博會休假,還辛苦地帶回寶寶時,譚保利説:“這是你們國家和全世界的盛事,你絕對不會失望。”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