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姚潤豐、胡浩)“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氣候變化,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片語之一,可見國家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增加森林碳匯,一靠增加森林面積,二靠促進森林加快生長,提高蓄積。而通過森林經營撫育,促進森林加快增長,提高林木蓄積,是未來增加生物碳匯的主要途徑。”全國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團董事長柏廣新在談到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應對氣候變化時見解獨到。
森林是陸地生物固碳的主體,據專家研究,林木每生長1立方米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83噸。國家林業局統計顯示,我國目前僅有0.57億公頃宜林荒山荒地和0.54億公頃左右的宜林沙荒地,但這些宜林地中,品質好的僅佔13%,因此,通過植樹造林增加森林蓄積進而提高固碳量是有限的,必須加大對現有森林的撫育力度,促進其快速增長,提高森林蓄積量,從而達到增加森林碳匯的目標。
柏廣新代表説,要想讓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甚至超越這一數字,就必須在森林經營上下功夫,加大森林撫育力度,提高林木單位蓄積量。通過科學經營和人工撫育,在有限的林地面積上創造更多的林木蓄積量,這才是應對氣候變化,提高碳匯能力,增加固碳數量的根本舉措。
他介紹,目前全國人工林保存面積達到6169萬公頃,位居世界第一。但由於沒有足夠重視森林經營工作,導致我國森林品質低下,火災及病蟲害頻發,嚴重影響了森林生態功能的發揮。我國森林每公頃平均蓄積量為85.88立方米,世界森林蓄積量平均每公頃為111立方米,而吉林省每公頃蓄積為138立方米,超過世界平均水準;據有關資料,我國森林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平均為91.75噸每公頃,大大低於全球中高緯度地區157.81噸每公頃的平均水準。
“差距就意味著潛力,完全可以通過科學的經營撫育,讓現有的林木資源成倍發揮固碳能力。”柏廣新代表説。
柏廣新代表建議,國家應對林業企業給予森林撫育補貼投入,調動林業企業撫育森林的積極性。“通過森林經營和撫育,林相變好了,蓄積變多了,固碳能力增強了,環境更好了,森林産出提高了,一舉數得。只要我們重視森林經營,提高森林蓄積量,就一定能最大程度地增加森林碳匯,為保護和改善全球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柏廣新代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