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李斌、吳晶晶)26日9時41分,我國正式公佈嫦娥一號衛星拍攝的第一幅月面圖像。這一刻,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正式跨入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測能力國家行列。尤其令人自豪的是,這項完全由中國人獨立開展的自主創新工程,標誌著自主創新戰略正在推動中華民族飛得更高更遠。
“嫦娥一號”從設計到研製再到試驗,都是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從現代化的航太城,到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火箭、衛星、測控網,“中國創造”和“中國製造”的標識無處不在;繞月工程的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5大系統中,數十項關鍵技術和設備在國際或國內首次應用;奔月路上,“嫦娥一號”經過了4次加速、3次軌道修正和3次近月制動的複雜過程,但迄今為止,為工程準備的80多個預案基本上沒有啟用。“自主創新”4個大字,凝聚著數千名中國工程科技人員的心血和智慧,凝聚著中國航太數十年的不斷積累,折射出中國科技發展的實力和潛力。
空間科學領域的自主創新,推動了我國基礎研究的深入,推動了資訊技術和工業技術的發展。探月工程中需要突破遠距離數據傳輸、人工智慧、自動化加工、空間核電源等一系列關鍵新技術,涉及諸多新領域。這些新突破,將推動一大批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發展。
從“兩彈一星”、神舟系列載人航太工程到“嫦娥一號”工程,持續不斷的自主創新,催生了一支能夠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探月工程立項後,數千人的研製大軍投入其中,一大批年僅30歲至40歲的業務骨幹脫穎而出,成為中國航太事業未來的希望之所在。
自主創新讓中國具備了與世界科技發達國家進行平等對話與合作的資本。在月球探測領域,我國對外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包括召開國際學術會議、合作開展有效載荷的研製和測試、共用探測數據等。
黨的十七大不僅再次明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任務,並且指出“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把自主創新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新高度。
探月工程的成功再次昭示我們: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只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們就完全能夠在高科技領域取得重點突破,在攀登現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斷譜寫新華章。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使中華民族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才能成為美好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