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6日在北京舉行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記者會,受臺媒密切關注、顯著報道。其中,中新社記者提出的養老金問題,被臺媒認為“很敢問”、“很尖銳”。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今年記者會問題多半集中在經濟及社會層面。但兩名陸媒記者向李克強提出頗尖銳的問題,引起注意。其中,中新社記者提問説,大陸有些地方的養老金髮放出現困難,一些縣市在靠貸款發放養老金。請問中央政府是“坐視不管”,還是準備為他們買單?
報道稱,面對這個讓現場媒體耳朵為之一豎的問題,李克強一開始就回答,“你提的這個問題的確很尖銳”,隨後坦承“如實告訴你,確實有個別地方發生了養老金髮放困難的問題”,但接著又強調“這是一地之難、一時之急”。
臺灣《旺報》報道稱,總理記者會是每年兩會的最後高潮。像大陸官媒中新社提到,大陸有些地方的養老金髮放出現困難,直問:“中央政府是坐視不管,還是準備為他們買單?”此問一齣,令現場數百名中外記者為之側目。
報道説,只見李克強先緩緩氣氛,“你提的這個問題的確很尖銳”,不過只要地方政府盡力,中央政府會給予補助;同時中央還要督促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老有所養”不會也絕不能是一句空話。
《旺報》認為,相對陸媒提問的直接和辛辣,今年外媒多聚焦經濟議題,對經濟問題研究頗深的李克強,當然可從容接招。
李克強在記者會上答另一問時提出“五險一金”可適度下調,受到臺灣兩大財經媒體《經濟日報》、《工商時報》突出報道。《經濟日報》認為,此舉是送大禮、釋出利多,可減輕企業負擔,職工多拿現金。《工商時報》則引述臺商説法稱,消息傳出,臺商為此叫好。
此外,臺媒還關注李克強回答股匯市、新經濟、職工下崗、簡政放權等經濟社會問題,以及兩岸關係、香港與內地關係、中美經濟摩擦、中日經濟關係等問題。
臺媒認為,面對經濟硬任務,大陸正以“信心”化解質疑,選擇了一條最艱難但可持續的路,如果順利度過,大陸勢必脫胎換骨,為經濟增長帶來全新氣象。(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