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産業合作論壇共同召集人、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21日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提出四點意見。
張曉強當天在臺灣新竹舉行的第二屆兩岸産業合作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説,自去年2月兩岸經合會成立産業合作工作小組,以及建立兩岸産業合作論壇以來,通過雙方共同努力,兩岸産業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取得了積極成果。
他從六個方面作了概括:形成制度化合作機制,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工作架構;積極推進試點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深化合作內涵,在技術、標準和品牌方面合作取得進展;鞏固已有合作基礎,進一步擴大了合作範圍;著眼未來兩岸産業合作發展,研究重大問題;“陸資入島”穩步推進,項目規模逐步增大。
在分析當前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及兩岸産業各自特點後,張曉強説,兩岸應順應産業發展的客觀需要,放眼世界、著眼長遠,化挑戰為機遇,不失時機地促進兩岸優勢互補和互利合作,共同提高經濟競爭力,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攜手搶佔新的制高點。
結合本屆論壇主題,張曉強提出四點意見:
——以規劃為指導,進一步擴大兩岸産業合作範圍。積極落實兩會關於兩岸産業合作的共同意見,繼續做好在大陸的現有試點項目,積極推動LED照明、無線城市、冷鏈物流、汽車等分組將試點擴大到兩岸,充分發揮示範作用,提高兩岸企業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産業合作成果惠及兩岸人民。同時,要積極規劃研究擴大兩岸産業合作領域,結合不同産業的實際情況,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對兩岸産業合作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指導,改變目前兩岸産業合作以製造業為主的局面。
——以園區合作為平臺,發揮産業合作的規模效應。兩岸産業合作需要創新思路,突破不斷設立産業分組、一個行業一個交流機制的迴圈模式。建議雙方積極落實産業合作工作小組就兩岸園區合作達成的共識,通過行業協(公)會,加強大陸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工業園區和臺商投資區與臺灣科技園區、出口加工區和工業園區的對口交流,以園區合作為平臺,不斷擴大産業鏈的延伸和配套,實現産業合作的規模效應。
——以高新技術産業為引領,促進兩岸産業轉型升級。兩岸今後産業合作應以大陸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臺灣六大重點發展産業及四大智慧型産業為重點,聚焦高新技術産業,加強共同研發技術、共創國際標準等方式合作,特別是要在科技成果産業化、共創民族品牌、共同開發國際市場上下功夫,利用兩岸互補優勢,促進兩岸産業轉型升級。
——以企業為主體,推動兩岸雙向投資均衡發展。目前,在雙方共同努力下,“陸資入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與臺商到大陸投資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值得注意的是,臺灣中小企業就業人口超過3/4,很多企業在外需萎縮、經營出現困難的情況下,願與大陸企業開展投資合作。對此,希望臺方能進一步開放大陸企業投資,減少限制條件,方便從業人員往來,促進投資便利化,支援兩岸企業開展投資合作,促進雙向投資均衡發展。
據大陸統計,自2009年6月臺灣正式開放“陸資入島”至今年9月,大陸企業入島投資項目共計133個,總投資達7.2億美元,涉及酒店服務、電子資訊、光學製品、批發零售、倉儲物流等領域。(記者 董會峰 路梅)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