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與會嘉賓8日參訪了廣州、深圳兩地的新能源企業,兩岸人士期待兩岸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更大的發展和合作。
在深圳一家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産品製造企業,兩岸人士親身感受了“把藍天白雲下的陽光轉換成電力能源”的綠色之光。有意投資電動汽車行業的臺灣中亞集團董事主席劉寶祺説:“太陽能應用於電動汽車可能是未來一個發展方向,兩岸能源企業在這個新領域的合作將大有可為。”
當得知泰瑪風光能源科技公司正在研發50千瓦磁懸浮風力發電機時,有參訪人員當即表示這一技術有望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和便利性的突破。目前,一般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約160公里,而充電站和充電樁的不足也嚴重影響了其使用的便利性。
“這樣的話,未來就可以使用風能發電為電動汽車實時充電,既節能又方便。”泰瑪公司董事長林文奇説。
談及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前景,劉寶祺説,電動汽車目前最大的推廣障礙還是價格降不下來,這有賴於相關政策性的扶持,如果成本能夠降下來,新能源汽車必定大有發展。他的公司已在江蘇投資設廠,並組建了“電動車小組”,專門尋求在大陸的合作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繼財政部等四部委明確對新能源汽車最高給予6萬元人民幣補貼後,深圳市于7月6日正式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深圳市民購買電動汽車最高可獲12萬元人民幣補貼。
第一次參加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臺灣幹佈公司總經理林江財也對這一新興産業充滿期待,認為需要一步一步由認識到互信,再到合作投資。他説,兩岸企業家應該加快速度,著力降低成本和擴大規模,提高産品的全球競爭力。
8日下午,參訪團一行還參觀了廣州最大的汽車替代燃料二甲醚生産基地。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