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國家發改委負責人談投資:不搞強刺激 著力補短板

2017年03月06日 19:49:50  來源:政策研究室子站
字號: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據23個已公佈目標增速的省份計算出,2017年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將超45萬億元”,引發關注,有網友擔憂重回投資刺激的老路。3月1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對此已作了回應。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有關情況,近日記者專題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

  問:“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和“投資刺激計劃”有什麼區別?

  答:報道中23個省份的“45萬億元”是指“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和“投資刺激計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沒什麼可比性。“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是全社會以貨幣表現的製造和購置固定資産活動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包括民間投資、外商投資和政府投資等。這和GDP一樣,是一個總量的概念。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6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60.65萬億元,同比增長7.9%。如按照這一速度,2017年全國32個省份(含新疆兵團)固定資産投資預計將達到65.44萬億元,與報道中23個省份預計達到45萬億元是基本匹配的。而一些網民所説的“投資刺激計劃”,是指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主動增加政府投資規模,拉動內需。

  問:您剛才提到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和政府投資的概念,請問經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和政府投資三者之間是什麼關係?

  答:2016年,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補短板工作力度,努力做好固定資産投資各項工作,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對經濟的影響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已大大超過投資。2016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74.4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7%。從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三大需求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看,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為64.6%,比上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為42.2%,比上年回落約0.4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的貢獻率約為-6.8%,比上年降低約4個百分點。

  從投資主體看,民間投資是固定資産投資的主要力量,政府投資佔比很小。2016年,民間固定資産投資36.52萬億元,佔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1.2%,是總投資的主要組成部分。國家預算到位資金3.62萬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不到6%。國家預算資金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的中央預算內投資4776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比重不到1%,而且主要用於涉及民生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其中,用於“三大戰略”建設154億元、“三農”建設和扶貧1354億元、棚改861億元、支援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333億元、社會事業和社會治理1074億元、節能環保與生態建設269億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476億元、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243億元,以及應急救災等12億元。

  從投資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産開發投資、製造業投資是固定資産投資的三大主要領域。2016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60.65萬億元中,政府投資佔一定比例的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1.89萬億元,同比增長17.4%,雖保持了兩位數以上增長,但增速從2016年下半年以來呈回落趨勢,從上半年的20.9%下降至全年的17.4%。在商品房銷售快速增長的帶動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回升,全年房地産開發投資10.26萬億元,同比增長6.9%,比上年提高5.9個百分點。受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製造業投資增速一度連續15個月下滑,但2016年1-9月出現企穩,並在此後持續回升,全年製造業投資18.78萬億元,同比增長4.2%。

  問:有網友擔憂,政府會採取強刺激政策來拉動經濟增長。請問您認為這種政策是否有效?發展改革委今年準備在投資領域開展哪些工作?

  答:從國際情況看,一些國家的需求刺激政策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全球經濟陷入了生産過剩、貿易收縮和低速增長困境。針對此形勢,一些發達經濟體採取了力度很大的刺激需求措施,試圖擺脫危機,走出困境。然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産生歷史上需求刺激政策曾經取得的效果,沒有促使實體經濟持續復蘇,反而給未來經濟留下很大風險隱患。其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內生的“病因”和歷史上任何一次都不同,供需結構變化出現新趨勢,曾經行之有效的單純的需求管理、供給管理和結構主義政策,都難以奏效。

  從國內情況看,也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係的兩個基本方面,供給側和需求側是管理和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有週期性、總量性的,但主要是結構性的。結構性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因此,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不能靠粗放型發展方式、靠強力刺激抬高增長速度,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推動經濟朝著更高品質方向發展。

  2017年,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統籌實施投資領域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做好投資各項工作。要切實從滿足需要出發,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通過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抓緊推進165項重大工程項目,持續優化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大力度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PPP工作,充分發揮線上平臺對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的技術支撐作用,以及加強投資形勢分析、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儲備等,進一步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補短板工作力度,著力增加有效供給。

[責任編輯:盧佳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