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大學副校長姒健敏表示,我國從1960年開始實行8小時工作制,至今已歷時48年,現在有必要在勞動法的框架下,建立起按勞動種類分類、按勞動內容分層、按勞動需要分時段的全國統一的6小時工作制。
此建議在網上剛一齣現,即呈現出明顯的意見分歧。本報社調中心和新浪網的聯合調查顯示,在9210位受訪者中,80.9%的人贊成姒健敏的主意,但是認為這一建議不可能實行的人也佔了一半(43.0%)。
與其他國家相比,姒健敏的6小時工作制可以説走在了多數國家的前面。他認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使得生活節奏加快,目前的8小時工作制影響勞動的時效性和勞動者的生活品質。由於“扎堆”上下班,城市交通的壓力大增。6小時工作制有諸多好處:保護勞動者、提高生活品質、緩解交通壓力、提高工作效率、節約成本等等。
他引用的數據表明,在我國,有效工時僅佔制度工時的70%左右。縮短工時,在不增加人員的條件下,勞動效益將增加25%。這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將更加明顯。
在廣大勞動者發出擁護“縮短工時”的建議的同時,也有一些人稱這個建議“很傻、很天真”。他們的理由是,從現在的社會狀態和勞資雙方的勢力來看,連8小時工作制、帶薪休假、加班補償這些基本制度都沒有得到真正執行,6小時工作制根本就是空談。
這一建議剛出現在媒體上,就有人指出,該建議的最終受益者是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裏面的“坐辦公室”的人。事實上,現在的各種社會保險和勞動者權益保障條例,在這些單位貫徹得最到位。難怪網友們普遍認同,能享受到完善的加班福利、帶薪休假的,目前只有這個群體。
調查數據也驗證了這一判斷。當問到哪個群體經常超時工作時,私企普通員工被列在第一位(73.8%),列在第二位的是農民工(60.6%),第三位是記者和媒體工作者(51.4%)。公務員和國企員工在超時工作的排序中,分別列在倒數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有調查參與者留言説——
“7億農民會成為受益者嗎?當然不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是農民必須遵守的工時。”
“2億農民工會成為受益者嗎?也不太可能。農民工是中國目前工作時間最長的群體之一,通常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很少有人拿到‘兩倍加班費’;他們工作的多數企業中,機器一停就意味著産量降低和利潤減少,相應的工資也就減少了。”
在本次調查中,6小時工作制雖然爭取到了八成以上的贊成票,但是有43%的人認為“不可能實現”。同時,在另一個調查題目中,32.6%的公眾表示“無法預測”這一制度的實施時間,40.7%的人認為3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以後才有可能實行,只有18.4%的人覺得現在就是實行的良機。
“姒健敏建議的出發點是好的,然而他顯然沒有弄清楚中國人超時工作的真正原因。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普通人改善生活的願望也很迫切。多數情況下,人們為了獲得更高的收入,寧願放棄休閒時間。”一位受訪者稱。
調查顯示,勞動者超時工作,大體有以下幾種原因:
“工作量太大,做不完”(65.46%);
“工作性質決定必須每天加班,如餐飲業”(55.13%);
“臨時附加的工作比較多,只能加班”(54%);
“工作效率低,沒有做完應做的工作”(23.46%);
“想掙加班費”(12.95%)。
需要説明的是,儘管只有十分之一強的人承認超時工作是為了掙加班費,但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勞動者希望提高收入的迫切心情。
另一組數據對這個問題回答得更直接。在“以下與勞動者權益有關的各種措施中,你覺得哪些需優先落實”一題中,72.9%的人選擇“提高工資”為第一優先,其次50.2%的人選擇“嚴格監管各種保險和福利政策的落實”,還有46.8%的人認為應該優先“保證加班能領到2~3倍的加班工資”。“縮短工時”(33.2%)僅排在倒數第二位,比“錯峰出行,緩解交通壓力”(13%)略高。(記者 董偉 王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