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約翰內斯堡6月30日電 專訪:新中國向世界展現一幅幅壯美畫卷──訪南非斯坦陵布希大學副校長阿諾德 萬 齊爾
新華社記者李建民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給世界不斷帶來驚喜和震撼。一個國家只用60年時間就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主要經濟大國,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南非斯坦陵布希大學副校長阿諾德 萬 齊爾教授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上世紀70年代以來,齊爾教授曾先後20多次到中國訪問和講學,對新中國成立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間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很有感觸。他對記者説,新中國60年的巨大發展使古老的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
齊爾説,60年前的中國是個滿目瘡痍的國家,百廢待興,工業、農業、科教文化事業都非常落後。經過60年的發展,中國綜合國力得到極大提升,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和外貿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前列,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世界為之驚嘆。
齊爾説,中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全面進行經濟建設,60年代成功爆炸了原子彈,70年代初衛星上天並成功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70年代末又開始了震撼世界的改革開放,90年代經濟開始飛速發展,21世紀初成功進行“載人航太”並成為世界主要經濟大國。“新中國60年來為世界展現了一幅幅壯美的畫卷,”他説。
齊爾認為,由於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展示著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奧運會、殘奧會等重大體育賽事和大型國際活動先後在中國成功舉行,中國成為國際大型的重要舞臺之一。
他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科技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研究,認為中國科技界在奈米、超導、古生物、航太科技等領域的一項項自主創新成果讓中國科學家站到了世界前沿。
齊爾説,中國專家研究出的高産雜交水稻不僅滿足了本國的需求,而且為解決世界其他地區的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貢獻,中國在醫療衛生、開發可再生能源等領域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齊爾説,目前,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推動建設公正合理的國際貿易體系和金融體制,日益在世界經貿體系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一個制度更加完善、社會充滿活力、持續穩定發展、對外更加開放的中國,將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