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委前議長:中國改革開放是一場真正的革命

時間:2008-06-26 14:1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專稿:委內瑞拉前議長奧斯瓦爾多阿爾瓦雷斯帕斯近日在媒體撰文説,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場真正的革命。委內瑞拉《分析報》23日以《中國的覺醒》為題刊登了帕斯的文章。

  這是從塔臺上俯瞰首都機場三號航廈(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建華攝)

  1年半前,我的一個女兒和兩個孫子移居北京,而我的女婿在瑞典的一家著名鋼鐵企業駐北京分公司裏擔任高層管理職務。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促成了我對北京的再次踏訪。此行除了與家人團聚帶給我的喜悅之外,了解新中國這30多年來的發展同樣令我期待。距離上一次我訪問中國已經過去了33年。

  直到現在,我依然沉浸在嶄新的北京首都機場給我帶來的巨大震撼當中。也許它是世界上最大、最現代化的機場,為迎接8月舉行的奧運會,它已經做好了準備。這種震撼只有當我一次又一次地穿行在北京街頭,感受它的巨大變化時才能被超越:現代化的高速公路網路、四通八達的街道、設施完善的五條環線道路。

  如今這座現代化的大都市與33年前我所見過的那座灰色的、普通的、毫無生氣的讓人看不到希望的城市相比,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摩天大樓、高級酒店和商業中心,無論從數量還是品質上都堪比西方國家。駐紮了國內外知名的金融、貿易和工業企業的建築群是北京這座城市改革開放的無可爭議的象徵。

  毫無疑問,北京已經發展成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無論是在名勝古跡、飯店、酒店,還是商業中心或街道,永遠可以看到穿著入時、充滿自信的中國人。衣著講究、開名車、受過良好教育、會説英語、渴望超越自我和他人,是生活在新中國裏的人們臉上最突出的特徵。

    6月25日,在北京三元橋,兩名青年使用筆記型電腦無線上網。 當日,北京無線城市一期網路試運作,北京市民與遊客可享受無線寬頻上網服務。此次信號覆蓋開通範圍包括二環、三環、CBD商圈、中關村地區等,覆蓋面積共100平方公里。   新華社發 

  “後毛澤東時代”的一代 

  對於這些經歷了以上變化的第一代中國人及更年輕的一代人來説,他們很難清晰地認識這個國家。許多人從內心裏對變化感到困惑和不安。作為見證了過去,又成為當前主人翁的這代人還太過年輕。 

  他們屬於“後毛澤東時代”,1978年中國執行改革開放政策的時候他們還是孩子,或者非常年輕。從那之後,中國經歷了文化轉折。如今,世界已經成為了一個充滿機遇的大舞臺。 

  1990年開始,中國的中學裏開始普及英語教育。中國人開始充滿好奇地了解和學習歐美的風俗習慣、法律制度和經濟政策。 

  一路走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成為了一場真正的革命,它發自深層、嚴肅而不可逆轉。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在開放中發生了結構性變革。 

  中國的政治制度實現了權力下放,各省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個人在尋找工作、簽署勞動合同、開辦企業、人才流動和獲得個人財産方面都擁有了更大自由。 

穿著入時的中國姑娘

  中産階層的夢想生活 

  中國的中産階層群體比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發展得都快。那些已經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的人,以及為加入這個階層而努力奮鬥著的人都生活在夢想與渴望當中。前方等待自己去開拓的無數機遇讓他們焦慮不安,為了成功他們感到巨大壓力。他們認為,當擁有了足夠多的財富時才能獲得獨立。沒有人會無條件地饋贈給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只有通過努力賺更多的錢才能獲得。他們被迫永遠處在運動當中,如果誰停滯不前,誰很快就要被淘汰。 

  上世紀90年代是中國中産階層發生巨大質變的標誌性年代。改革開放的第一代人擁護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雖然私下裏他們也許會指責社會中的種種弊端。他們承認政府以非常平靜的方式實現了社會變革,改變了舊有的習慣和基本態度。比如過去的父母都是下達命令的人,而如今他們學會了認真傾聽子女和年輕人的話,甚至主動請求他們給予自己建議和意見。新一代中國人在競爭中成長,他們也有能力對一切作出決斷。他們希望孩子們能受好的教育,他們願意在後代身上播種希望。 

  這是“水立方”的夜景(2月23日攝)。(資料照片) 新華社記者趙鵬攝

  北京的變化是根本性的 

  五六十年代建築的灰色成為舊北京城市的主色調。這些主要用作政府機關大樓的建築都是在蘇聯共産黨的指導方針下設計和建造的。 

  如今的首都北京依然是中國的象徵,但變化卻是根本性的。建築風格上已經走上了西方化的道路。拔地而起的新建築無論功能如何,都顯露著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這就是某些人所稱的"軟實力",它所傳遞的資訊顯而易見,那就是不要懼怕中國,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中國都不會是一個攻擊性的國家,它甚至不希望成為軍事大國。為了強化這一資訊,中國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籌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它要向世界展示,中國是一個實力強大的共和國,但卻是和平的、具有創造力的、開放的國家。 

  上百座新建築已經完工或即將完工。其中奧運"鳥巢"主體育場、"水立方"國家游泳館和國家大劇院給人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 

  今天的北京是一座集合了"舊"與"新"兩個概念的城市。行人、越來越少的自行車和數量日漸壯大的機動車混雜交織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勞動力的快速流動隨之而來。新産業在數百萬工人的參與下發展壯大。他們中的很多人都來自農村,進城後工作在各個建築工地。雖然每個中國人都還對過去的貧窮記憶猶新,但他們都看到了如今自己的生活品質的提高,並且很明智地把過去與現在的機遇聯繫在一起,創造出非常重要的集體夢想,而且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止。我曾到過許多國家,還從未看到一個像中國這樣,人人都是發自內心的,自願地參與勞動和生産的地方。

  不知道鄧小平是否預料到了由他領導的改革開放進程在今天取得的巨大成果。無論如何,這一進程都是一場真正的革命。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城市人口只有1.72億,到2007年在中國13億人口當中,城市人口已增長至5.77億。每年城市當中的新增勞動力大約為1000萬人。為了利用好這些勞動力,中國的産業革命要在教育、健康、基本勞動技能和刺激競爭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