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一天,東京秋葉原街頭,排外主義團體“反對在日(外國人)擁有特權會”呼籲抵制在日韓國人和朝鮮人的權利,一名左翼活動家向他們舉起“不要歧視”的標語牌,結果被打得面目全非。親眼目睹這一情景後,菅野完展開調研,追溯日本右翼人士的言論,最終發現源頭都是“日本會議”。
“日本會議”成立於1997年,在日本設有47個本部和241個支部,會員約3.8萬人。“日本會議”滲透到政治、教育、國防等領域,最明顯的是安倍內閣8成成員隸屬該組織。菅野完在其著作《日本會議之研究》一書中稱,安倍內閣已然變成“日本會議的友人內閣”。然而,要講清安倍與“日本會議”的關係並不容易,因為他們的關係網很複雜。
菅野完在自己的書中點出幾個關鍵人物,比如安倍的輔佐官衛藤晟一。2014年10月,衛藤出席“創造美麗日本憲法之國民會”(國民會)的成立大會,併發言感謝“各位鼎力相助”。2015年2月4日,時任自民黨憲法改正推進本部部長船田元在與安倍晉三會談後表示,將於2016年夏季參議院選舉後舉行有關修憲的國民投票。當時,一場“徵集1000萬人同意修憲簽名”的活動“恰好”出現,這場活動的策劃者就是“國民會”。而“國民會”的共同代表和成員名單幾乎跟“日本會議”重合。換句話説,為給修憲製造輿論,“日本會議”出馬成立了“國民會”。
再一個是“日本會議”常任理事兼政策委員伊藤哲夫。此人被日本媒體稱作“安倍政權之父”,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日本政策研究中心代表,專門為自民黨籍國會議員建言獻策。日本政策研究中心堪稱安倍的御用智庫,其出版的刊物《明天的選擇》基本就是安倍政權的宣傳陣地。以2015年為例,其封面報道從“安倍經濟學”到“和平安全保障法制”,正好串起安倍政權當年的主要政策。
“日本會議”曾宣佈過它的政治成果,比如第一屆安倍內閣推翻小泉內閣諮詢機構允許女性繼承皇位的方針,在國會通過《教育基本法》修正案等。到了第二屆安倍內閣,安倍晉三的言論已近似“日本會議”的態度。其實,根據《日本會議之研究》,“日本會議”的活動目標總結起來是幾個關鍵詞——“修憲”“皇室中心”“愛國教育”“參拜靖國神社”“向海外派遣自衛隊”等,它們與安倍的政治主張高度吻合。
這些稱得上“日本會議”與安倍關係密切的明證,也讓很多人相信“日本會議”是安倍背後的大BOSS(老闆)。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