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11日,美國在佛羅裏達用世界上載重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Delta IV)將一顆“承擔國防任務”的偵察衛星送入軌道。
據悉,這顆衛星屬於“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所有,可監聽各類船舶、飛機甚至是其他衛星發出的電子信號。
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是美國現役並已執行任務的最大型運載火箭,這種火箭可以將最多28.790噸的有效載荷送入低地軌道。 將11噸有效載荷送入通信衛星所在的地球同步軌道。
另據報道,該火箭還能將11噸重有效載荷送上月球,並將8.8噸有效載荷送入火星軌道。德爾塔IV型重型高235英尺(約合72米),火箭第一級由三個公共核心助推器(Common Core Booster)組成,呈一字形直線排列。
美國國家偵查辦公室的職責主要是設計,製造和運作美國的間諜衛星系統。和此前絕大部分的間諜衛星一樣,此次發射的NROL-37衛星搭載的相關載荷和參數都是保密的,在NRO官方網站上對於這一任務只是簡單提到是用於“對國防工作提供支援”。
而為了確保保密工作,美國政府在火箭發射直播開始之後的大約6分鐘後切斷了直播信號,這顆衛星的製造承包商外界也無從得知。
但有觀察人士指出此次發射的國家偵查辦公室NROL-37衛星應當屬於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專門針對太空信號收集的SIGINT全球監聽項目旗下的“引導者”(Mentor)或“先進獵戶座”(Advanced Orion)系列信號監聽衛星。在未來數天內,NROL-37衛星將進入預設的地球靜止軌道。
NROL-37,也就是“引導者-6”衛星,是1995年以來發射的“先進獵戶座”系列中的第六顆衛星。上一顆該系列衛星的發射是在2010年。
前美國國家偵查辦公室主管布魯斯 卡森(Bruce Carlson)在當年NROL-32衛星發射時曾經對外表示“這是世界上迄今發射的最大的衛星”,當時外界得知這顆衛星安裝有展開直徑達到100米的巨大天線。有理由認為NROL-37衛星也應該採用了類似的結構設計。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NROL-37的天線只可能更加巨大,從而使其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發射入軌的最大衛星。事實上,“先進獵戶座”系列衛星都是如此巨大,從望遠鏡裏觀察,它們都相當明亮,就像一顆暗弱的恒星。比如2009年發射的NROL -26,從望遠鏡裏觀察,其亮度相當於一顆8等星,當然這樣的亮度肉眼是不可見的。
“先進獵戶座”系列衛星的主要設計功能包括對船舶、飛行器、地面信號源甚至太空中其他衛星信號的監聽。衛星隨後會將採集的信號情報加密並下傳至美國國家偵查辦公室和國家安全局用於情報分析。
德爾塔4重型火箭剛服役十餘年,它的最強運載能力很快將被今年年底發射的SpaceX重型獵鷹火箭打破,它可以運送54.4噸物資進入低地球軌道,而2018年發射的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低地球軌道運載能力甚至可達130.7噸。
自從2004年以來,德爾塔-IV重型火箭一共只執行過9次任務,其中3次是執行美國國家偵查辦公室的發射任務——至少從能夠獲得的資訊上來看是如此。
另據新華社西昌6月13日電,北京時間12日23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23顆北斗導航衛星。
這顆星屬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衛星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後,與其他在軌衛星共同提供服務,將進一步增強系統穩健性,強化系統服務能力,為系統服務從區域向全球拓展奠定堅實基礎。
這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和配套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分別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29次飛行。圖為中國北斗導航衛星。
何為“太空戰略再平衡”?
■國防科技大學太空安全戰略研究中心 楊樂平
為何繼亞太之後美又將“再平衡”對象對準太空?“主動預防”太空戰略背後的意圖與考量何在?下一步美在太空安全問題上還將有何動作?本文將為你解讀分析。
近年來,“再平衡”一詞在美國戰略界被炒得火熱,似乎對美國至關重要的戰略領域都需要“再平衡”一番。 2012年拋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即為一例,現在又輪到了引人注目的太空領域。今年6月17日,美國老牌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發佈《面向新的國家安全太空戰略:戰略再平衡時機已到》,認為新的國際太空戰略格局要求美著手推動“太空戰略再平衡”,並明確建言換屆後美國新政府實施“主動預防”太空戰略,一方面致力於預防太空衝突,另一方面為贏得未來太空戰做好準備。曾任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和參聯會副主席的卡特賴特將軍為該報告撰寫了序言,認為該報告預測了未來太空環境,為美國設定了底線,確定了戰略重點,評估了戰略致勝方法,為新總統上任之後調整太空政策與戰略提供了有益參考。為何繼亞太之後美又將“再平衡”對象對準太空?“主動預防”太空戰略背後的意圖與考量何在?下一步美在太空安全問題上還將有何動作?本文主要圍繞以上問題解讀報告內容,分析美太空戰略發展動向。
戰略背景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至今,歷屆美國政府都高度重視太空戰略制定與調整。2010年奧巴馬政府出臺了《國家太空政策》,隨後於2011年頒布了第一個《國家安全太空戰略》,宣佈了美在太空問題上的基本立場與策略。與前任布希政府的太空政策與戰略相比,雖然確保太空優勢、維護太空安全的戰略目標並未改變,但是奧巴馬政府的太空政策更多體現出“戰略克制”的一面,比如尋求通過多邊與雙邊外交途徑加強太空國際合作、維護太空安全,將預算更多投向軍民兩用太空技術和商業航太發展,在太空軍事上更加強調發展太空態勢感知能力而非太空攻擊能力,這些表明奧巴馬政府在太空問題上軟化了單邊主義,弱化了攻擊性。
然而,由於近年來其他大國太空軍事能力迅猛發展,美國對可能失去太空霸權的不安與焦灼日盛。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太空戰爭“不可避免”的新一輪擔憂之聲又在其國內泛起,對奧巴馬政府的太空政策與戰略也出現了質疑與反思的聲音。為此,2014年夏,奧巴馬要求國安會組織對太空安全的戰略評估,重新審視美太空安全戰略的關鍵要素與發展重點,美太空政策開始出現“右轉”信號。比如,通過外交途徑維護太空安全的聲音在減小,而軍方運用武力控制太空的聲音在增大;對發展太空進攻性能力的興趣在增加,預算緊縮背景下用於發展太空對抗技術與裝備的預算不減反增,提出了“有限太空戰”構想等。此外,美國社會對太空安全的認知也在發生微妙變化。去年,一本預測中、俄與美爆發太空戰的科幻小説 幽靈戰艦 被美軍高層熱捧,太空戰的文章居然也登上 科學美國人 這樣的嚴肅刊物,可見對太空戰的關注在美國社會的追捧熱度。
大西洋理事會的報告就是在此背景下出臺的,報告試圖回答美國太空安全面臨的根本問題,影響新總統上臺後太空政策與戰略的制定與調整。
您看完這條新聞的表情是?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