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市立大學校長佈施勉與人民網特約記者蔣豐合影
原題:日中兩國應面向未來突破島嶼困境——訪橫市立大學校長佈施勉
二十年猶如一夢,屈指堪驚。10月4日下午,我以人民網記者的身份,再次站到我在日本的母校之一——橫市立大學門前時,情不自禁地感慨“早生華發”,往事並不如煙。由此,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當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讓無數學子走出國門留學;日本實施“國際化”,大量接受外國留學生,今天終於到了一個可以借助“老留學生”的橋梁來兩國溝通、交流的時刻了。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年中日兩國政治家的決斷都是富有遠見的。
我是1992年3月離開橫市立大學的,如今的橫市立大學校長佈施勉是1993年4月成為該校教授的。儘管我們當年不曾見面,但佈施勉校長還是親切把我稱為“OB”——老校友,由此增加了一種親近感、親熱感。我知道,佈施勉校長教授是日本著名的國際法學者,專攻《國際海洋法》,曾多次參與制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相關會議,訪談也就從這裡開始了——
不辭辛苦赴華“普法”
追溯往昔,佈施勉校長回憶起當年在聯合國舉辦的海洋法專家會議,有幸結識了中方代表團的一員。在會議結束後,加拿大的貝佳斯教授提議組成一個國際海洋法學會(簡稱“IOI”),但中方代表沒有發表意見。那個時候,中國剛剛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陸續返回聯合國有關組織。由於歷史的原因,中方當時是有其“位”而無其“識”,在研究國際海洋法方面處於一片空白。於是,中方代表邀請佈施勉先生到中國大陸舉辦國際海洋法條約講座,為中國的政府官員和大學老師們“普法”。當時佈施勉先生有心前往,卻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撐。還好,此事後來得到笹川平和財團的援助,佈施勉校長終於得以多次訪華舉辦講座。
後來,在馬爾他舉行的國際海洋法學會總會上,佈施勉先生又和中方代表久別重逢,他當即建議中國應早日成立一個“中國國際海洋法學會”(簡稱“IOICHINA”),以此推動中國在國際海洋法方面的發展,對於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來説也很有必要。1993年,這個建議被中方採納後,佈施勉先生曾去上海參加海洋方面的專家學會。“在會場內,我發現很多中國的專家、學者主動前來打招呼。當時,我感到很困惑,因為我在中國並沒什麼知名度的。後來,我才知道,他們都是這些年來在中國各地聽我講授關於聯合國海洋法條約的人。時至今日,我也為當年自己做的這份工作感到自豪。”
國際法本身就對中國不利
對於導致目前中日關係惡化的釣魚島問題,佈施勉校長開誠佈公地談到,中國的“軟肋”在於對海洋權益的後知後覺,以及不懂得如何運用國際法。
他説,早在明治時期,日本政府就清楚有關國際法的存在,因此將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下同)劃入日本領土。這個事實,就是今天日本政府主張對釣魚島實權控制在國際法上不存在問題的根據。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當時中國正處在甲午戰爭(日稱日清戰爭)前後,所以清政府可能處於內憂外患,應接不暇的狀態,而且對國際法也一無所知。因此,可以説,國際法的存在本身就對中國不利。但儘管如此,在主張釣魚島領土權的時候,中國像現在這樣,一味主張在鄭和的那個年代釣魚島就是自己的,也是行不通的。
佈施勉校長強調,“中國應該意識到,在眼下的國際社會,歷史固然重要,但從既定的國際法的觀點來看,更需要理論上的依據,我希望中國能夠加強這方面的認識,這也是我多次赴華講授國際海洋法的初衷。”
全力支援有明確目標的中國留學生
目前,橫市立大學有96名中國留學生,佔該校外國留學生總數的76%。作為橫市立大學的校長,佈施勉非常關心中國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並且在選拔中國留學生的問題上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他介紹説,平時經常與橫市立大學就讀的中國留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大家為什麼選擇考入這所大學。當他得知,有的中國留學生是因為這所大學距離橫中華街比較近,容易找到打工的地方;有的中國留學生是聽説這所大學的老師都很熱心親切,即使不努力學習也能很容易地拿到學分時,他感到震驚和難過。
在佈施勉校長眼中,青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所以青年人學習吸收的,必須是能在今後人生中起到好作用的內容,是能夠致力於國家未來發展的內容。如果學生沒有目標、沒有夢想,大學的存在意義就不大。
為此,在此後的留學生選拔考試中,佈施勉一定會問中國留學生3個問題,1、為什麼要選擇橫市立大學?2、決定跟隨哪位導師學習什麼內容?3、計劃如何將學到的東西致力於中國的未來發展?
佈施勉校長説,“只要是抱有明確的留學目標的中國留學生,不管來多少人我校都樂意接受,教職員工將齊力地支援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拿到學位。”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