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世紀80年代15%的情況相比,現在美國超過60%的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威懾性巡航在太平洋進行。”這是新發佈的“2008美國核力量報告”中的話。該報告稱,從2002年起,美國海軍已經把5艘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從大西洋調到了太平洋,以改變海基威懾力量的焦點,“加大對中國的覆蓋”。儘管報告隨即補充説,這些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也以俄羅斯和朝鮮為目標,但後面這句話放在了括弧裏。中國軍事專家楊承軍説,美國的核戰略沒有發生什麼實質上的變化,這樣的部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是把中國視為最大的潛在威脅。不過中國不必太過緊張,因為“戰略力量是用來威懾的”,不去惹它,再多的核部署也沒有實際意義。
報告詳述美核武現狀
這份報告刊載在美國權威核雜誌《原子能科學家公報》2008年3-4月刊上。報告對美國現有的核力量發展變化情況進行了詳細描述。報告指出,美國戰略核力量正在經歷一個調整時期,尤其是作為“二次核打擊能力”主體的海基戰略核力量的部署態勢正在朝太平洋地區傾斜。報告只提到中國一次,但卻是句關鍵的話。報告稱,美軍此舉是“增大對中國目標的覆蓋面”。
報告首先談到了美國在削減核武數量方面的“成果”,稱2007年美國完成了與俄簽署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中所規定的任務的一半多。據2006年的統計數據,當時美國大約有1萬枚核彈頭。而目前,美國核武庫中有彈頭約5400枚。此外,據布希政府的計劃,到2012年前將再次削減15%。
報告顯示,在陸基戰略核武器方面,現在美軍只保留有“民兵III”洲際導彈約500枚,計劃在今年年中前削減至450枚。未來將存在一枚該型導彈攜帶多枚核彈頭的現象。
在海基戰略核武器方面,美軍潛射遠端彈道核導彈全部裝備在“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上。目前,美軍擁有14艘該型潛艇,約攜帶1728枚處於作戰狀態的核彈頭,約佔此類彈頭的38%。報告稱,自2002年以來,美國已開始調整“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部署,從大西洋向太平洋傾斜。根據美國海軍官員的説法,此舉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對中國境內目標的覆蓋程度(當然該級潛艇也瞄準俄羅斯和朝鮮境內的目標)。目前美國戰略核潛艇60%的威懾性巡航都在太平洋上進行,而在上世紀80年代,這個數字只有15%。
在空基戰略核力量方面,美國有兩種能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的戰略轟炸機,即B-52H“同溫層堡壘”和B-2A“幽靈”轟炸機。兩種戰機所能攜帶的核彈頭數量達1080枚。
此外,根據美政府智庫“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近日撰寫的題為《美國在歐洲的核武器》的報告統計,目前,美國分別在6個國家的8個空軍基地中部署了480件核武器。
美國力保核威懾能力
美國是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很長時間以來,美國的核力量的技術先進性、核彈頭的數量和投擲平臺的多樣性都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這種局面只在冷戰高峰時期略有改變,當時蘇聯在核武器方面奮起直追,與美國保持了核均勢。而其他任何一個有核國家,即便是像法國、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其在任何時期的核力量都與美國的核力量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冷戰結束後,美國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收縮核武器的部署,儘管美國核彈頭數量有所減少,但是卻保持著絕對核優勢。
報告稱,“美國核力量必須能夠,而且被(其他國家)認識到能夠摧毀那些關鍵的進行戰爭和支援戰爭的資産和能力,而這些資産和能力被潛在的敵對領導層最為看重,並且可能依賴其在戰後世界獲取目標”,這是2004年拉姆斯菲爾德擔任國防部長期間頒布的《核武器使用政策》的規定。儘管核武庫數量被削減,但由陸基、海基和空基“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所發揮的戰略核威懾和核訛詐的作用並沒有削弱。也許,就像美國“全球安全”組織總裁約翰?派克説的,儘管布希政府致力於削減核武庫,但“此舉並沒有改變美國所擁有的能夠在15分鐘內夷平全球的能力”。
美國在削減核武庫的基礎上如何保持甚至提升核威懾力呢?報告認為“以質取勝”是關鍵。例如,“民兵III”洲際導彈將使用更加強大的彈頭替換現在使用的彈頭,並將在更換發動機、燃料、導航設備和軟體等8個方面進行全面升級,預計2011年完成。再如位於太平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潛射彈道導彈,也將於今年全面升級為射程更遠、打擊精度更高的類型,新導彈還將能搭載W88核彈頭,這是目前美國核武庫中爆炸當量最高的。
報告稱:“2007年對美國的核力量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年份,因為美國在從1992年以來的15年時間裏首次恢復了小規模的核武器生産。”此外,儘管今年遭到國會反對,美國政府依然在謀求推動“可依賴性替代彈頭”項目的研發。
美國戰略東移一直沒停
自從核武器研製成功並進入美軍的戰鬥序列以來,一直髮揮著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基石的作用。冷戰時代,核武器是美國對蘇聯進行戰略威懾的基本工具,並充當了防止美蘇之間直接發生大規模武裝對抗、維持40餘年冷和平的“安全閥”。冷戰結束至今,核武依然是美國保持全球霸權的根本依賴。
此次報告的兩位作者克裏斯坦森和諾裏斯都是美國知名的核問題專家,對其他有核國家的核武部署有深入研究。兩人參與過2006年11月發佈的《中國核力量與美國的核戰計劃》的撰寫。那份報告提到,2005年,美國的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部隊執行了44次巡航,其中有21次是在太平洋。今年3月,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網站刊發了克裏斯坦森的文章,稱2006年以來中國的核武庫膨脹了1/3。克裏斯坦森去年曾表示,中美在核武策略上的競賽雖然還不到美國與前蘇聯在冷戰時期那樣嚴重的地步,但彼此都在視對方的核實力而做出調整。他認為,中美兩國已深陷在緩步前進的核競賽當中,但這個競賽與其説是數量上的,倒不如説是技術和能力上的競爭。
中國軍事專家楊承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類似這樣的美國核力量報告看上去是透明度非常高,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種透明度的本身符合美國的全球安全戰略需要,它同時具有對其他國家和力量施加軍事、心理威懾的目的。
楊承軍説,美國的核戰略並沒有發生什麼實質上的變化。在核力量建設上,美國一貫的指導思想是在世界上保持絕對的核優勢,不允許任何其他國家在戰略威懾力量上接近它。在運用原則上,美國強調先發制人,看上去美國核彈頭的數量在減少,其實是因為它不需要那麼多,冷戰結束後,原先的主要對手前蘇聯消失了,沒有必要再付出高昂的成本來維護那麼多的核武器。因此,美國在確保足夠數量核彈頭的同時,主要依靠不斷提高核武品質來保持強大的優勢。而且,美國的實際核作戰能力並沒有絲毫減弱,它所謂的削減核武器,絕大多數只是解除了核武的戒備等級,就是説通過像去掉引信一類的技術處理,將核彈頭從隨時備戰的待發狀態變成儲存狀態,一旦需要,很快就可以恢復武器性能。另外,美國在著手推進小威力核武器的實戰化,大當量的核武器雖然威力巨大,但實際用途只是威懾,基本沒有實用性,因此,美國開始生産小當量核武器,想在今後的小規模局部戰爭中使用中子彈和小型核彈。
楊承軍説,在美國的核力量部署調整中,近些年來一直在把戰略重心東移,這裡面很重要的一個考慮就是中國的迅速發展,使美國把中國視為最大的潛在威脅,當然,這是美國以自身的立場和眼光來看中國的結論。楊承軍認為,從大西洋調5艘核導彈潛艇增強到太平洋,美國戰略核潛艇60%的巡航都在太平洋,這些都不是今天才發生的事情,美國的確在加大對亞太地區的關注,這些戰略核潛艇的力量是相當強的,每艘潛艇都裝有二十幾枚核導彈,精度很高,誤差在200米左右,具有全球控制能力,可以説,美國戰略力量重點東移的步子一直就沒有停,有的時候步子邁得大一些,有的時候步子邁得小一些。當然,中國也不用對此太緊張,戰略力量是用來威懾的,而中國的軍事戰略和武器發展的方案歷來都是防禦性的,只要這一點不變,再強的核部署也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章名豈 楊軍 程剛 馬勇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