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鄉村遊火爆的背後:資本下鄉不能擠佔農民利益

2017年06月26日 09:46:16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近年來,鄉村旅遊已經成為縣域發展的熱點,大大小小的縣鎮都在發展旅遊産業。然而,紅火的背後,同質化現象普遍,産業化、組織化程度低;排斥農民的主體地位,擠佔農民利益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只有建立在本地鄉土文化之上,並實現農民利益最大化的特色鄉村旅遊才有生命力,才能滿足遊客多元化的旅遊消費需求。

  近年來,鄉村旅遊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不斷開發各類旅遊資源、持續豐富大眾文娛活動的同時,也成為促進相關地區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之一。然而,透過鄉村旅遊的火熱,同質化、擠佔農民利益等成長中的“煩惱”也越來越引起關注。如何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探索符合農民意願的發展之路成為當務之急。

  鄉村旅遊不只是農家樂

  “旅遊達人”王丹經常利用節假日去周邊遊玩。前不久,一趟去河北野三坡的經歷讓她難忘:“平時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來到鄉村,空氣清新,養眼又洗肺,滿身疲憊得到了舒緩。”

  如今,鄉村旅遊已成為不少城市居民外出旅行的熱門選擇。據統計,過去5年,我國鄉村旅遊遊客接待人次和營業收入年均增速分別達32.0%和26.2%。2016年,鄉村旅遊遊客接待已達24億人次,佔國內遊客接待人次的54.4%;營業總收入達4800億元,佔國內旅遊總收入的12.2%。

  紅火的背後,鄉村旅遊正面臨著成長的“煩惱”。不少遊客反映,如今鄉村遊的景點越來越多,但感覺各個景點之間的區別不大。天津的李先生抱怨道,週末想邀朋友出去玩,但周邊幾個地方的景區都去過了,基本上都是吃飯、釣魚、打牌、徒步,沒有什麼特色。

  記者了解到,我國鄉村旅遊發展仍有自髮式特徵:旅遊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産品開發粗放、結構單一,同質化現象較普遍,産業化、組織化程度低,現代旅遊産業體系還不健全等,難以滿足多元化旅遊消費需求。一些地方的鄉村旅遊發展停留在為遊客做幾個農家菜、安排幾張床位的農家樂。

  北京某旅行社資深導遊杜光告訴記者,鄉村旅遊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能給城裏人帶來新鮮感。因此,不同地方的鄉村旅遊應有不同的特色,這樣才能帶來長久的效益。如果只是重復性的相互“克隆”,容易給遊客帶來審美疲勞,時間一長也將影響鄉村遊的發展。

  當前,應考慮創新鄉村旅遊新業態。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隨著旅遊消費人群的變化,鄉村旅遊也需要從原有版本逐步升級。“我們應該全方位、全産業鏈地審視鄉村旅遊的産品業態,加快推動鄉村旅遊由傳統的食宿、觀光為主向休閒、體驗、度假轉變,開創鄉村旅遊的‘食宿+’新模式。”戴斌説。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表示,鄉村旅遊一家一戶、各自為戰、分散經營的模式要轉變。國家旅遊局要從加強組織化入手,推動産業化發展,提升鄉村旅遊發展品質,擴大鄉村旅遊綜合效益。比如,實施鄉村旅遊提升工程,預計2020年全國將形成15萬個鄉村旅遊特色村、300萬家農家樂,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20億人次,受益農民5000萬人。

  資本下鄉不能擠佔農民利益

  記者注意到,鄉村旅遊已成為我國旅遊投資的熱點領域之一,特別是民宿、特色小鎮、鄉村休閒地産投資增長迅速。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鄉村旅遊類産品實際完成投資3856億元,同比增長47.6%;截至目前,全國共創建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328個,推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370個。國家旅遊局最新發佈的《2016中國旅遊投資報告》顯示,鄉村旅遊投資仍將持續升溫。

  然而,有些地方出現了資本把農民“擠出去”現象,這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不少專家表示,在鄉村旅遊的發展中,亟需解決的問題是鄉村旅遊的主體是誰。現在的模式主要是地方政府引進資本公司,以景點的運作方式發展鄉村旅遊。這個模式的重要問題是排斥了農民的主體地位,甚至用圍墻將農民排除在外,這樣的鄉村旅遊不是原本意義上的休閒農業。

  發展鄉村旅遊要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經驗交流會上表示,我們要探索多方參與、互惠互贏的機制,實現農民利益最大化,不能讓“農家樂”只是“老闆樂”。

  貴州省江口縣寨沙侗寨,通過“政府主導、公司經營、協會管理、農戶參與”的模式帶動村民致富。記者了解到,寨沙鄉村旅遊開發之初,村民們由於缺乏資金,一直持觀望態度。江口縣建立涉農資金整合投入機制、縣直部門結對幫扶機制,整合涉農資金和幫扶資金4000多萬元,用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2014年初,江口縣組建旅遊開發公司,負責寨沙侗寨的經營管理、市場運作、宣傳行銷等。旅遊公司聘請當地30多名村民到公司就業,參與景區的文藝演出、經營管理等活動。

  “窮了大半輩子,我怎麼也想不到,能過上這麼好的日子。”寨沙侗寨農家樂“侗家驛站”老闆楊雲菊説。寨沙鄉村旅遊業的紅火,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僅2014年,寨沙侗寨直接參與鄉村旅遊經營和服務的就有62戶248人,佔全寨八成以上;旅遊經營收入達744萬元,比旅遊開發前增長30倍,每人平均純收入3萬元。旅遊收入超20萬元的農戶達21戶,佔全寨總戶數的三分之一。

  李金早表示,鄉村旅遊一手牽著農民,一手牽著市民;一手托著農村,一手托著城市;一肩挑著一産,一肩挑著三産,不僅關係到全國6.7億農業人口的福祉,還關乎7億城市人口的生活品質和生活品質。

  守住鄉土文化才有特色鄉村遊

  鄉村遊火了,一些矛盾也隨之而來。陳曉華指出,當前中國鄉村旅遊的基礎服務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有的進村道路等級低,車多路窄進不了村;有的缺少垃圾處理設施,遊客走後垃圾遍地。路難走、網難上、事難問,導致遊客留不住、難再來。”陳曉華建議,各地鄉村應通過整合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金、帶動社會資金等多渠道籌集資金,推進基礎服務設施現代化。

  同時,要警惕鄉村旅遊建設進入另一個極端,即過分追求城市化、公園化。戴斌認為,鄉村旅遊的核心是生態。因此,要加大對農村生態環境、人文資源的保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特別要重視保護好農村的人情味、鄉土味。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讓遊客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就不得大興土木,大肆拆舊建新,破壞生態環境、民族村寨和古村落文化遺存,隨意改變鄉村風貌。

  “鄉村旅遊的根本魅力在於鄉土文化。”有專家表示,別墅取代農舍、修飾過重的馬路取代鄉間小道,鄉土元素被現代化元素取代,鄉村本身的自然感被抵消,對遊客難以構成吸引力。在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鄉村遊都很注重環境生態,鄉間步道幾乎不用水泥,全用滲水比較好的鵝卵石、石子或者就地取用天然、環保材料鋪就,給人的感覺非常自然、舒適。

  “辦出有特色的鄉村旅遊,就一定有人來,也一定能讓村民賺到錢,迎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戴斌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