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新能源車迎“後補貼時代”挑戰 補貼額度較去年降20%

2017年02月09日 11:25:1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近日發佈了“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根據新政,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額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單車補貼額的50%,而到2020年,個人購純電動車補貼將完全取消。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成為業內共識,新能源汽車將如何面對市場挑戰,取消補貼後國産新能源汽車還能不能與跨國品牌競爭等話題也成為業內焦點。

  補貼是把雙刃劍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産國和消費市場,截至目前,我國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已經超過100萬輛,佔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

  顯然,這一成績的取得,新能源汽車補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受補貼政策的誘惑,很多企業蜂擁而上,紛紛開工新能源汽車項目,造成資源的浪費。尤其是一些沒有技術實力和研發能力的企業,通過弄虛作假,騙取補貼,嚴重擾亂了市場,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技術進步和産品品質的提升。

  對此,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表示,新能源汽車産業一直面臨著動力電池核心技術缺乏、充電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雖然有很大的改善,但仍沒有根本解決。準入和監管體系還不完善,産品良莠不齊,部分企業過度依賴補貼,提質降價的動力不足,低端産能過剩,高端産能嚴重不足。

  日前,工信部公佈了第二批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名單,對金華青年汽車製造有限公司、上汽唐山客車有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鄭州日産汽車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車有限公司、南京特種汽車制配廠有限公司、重慶恒通客車有限公司等7家車企進行了行政處罰,暫停了他們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的資質,撤銷了各家公司不符合規定的車型公告資格,對各家車企給出了2個月的整改期限。

  這是繼2016年12月20日工信部對蘇州金龍等4家企業作出行政處罰之後,第二次就新能源汽車騙補行為對車企進行追責。至此已有11家車企因為騙補行為被正式處罰。

  後補貼時代的挑戰

  補貼退坡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已經顯現。由於全國各地的地方補貼配套政策沒有落地,眼下車商有的暫停銷售,有的漲價,還有的自掏腰包補貼。自春節以來,受新政影響,國內部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已經悄然漲價,其中比亞迪部分車型提價明顯。

  業內專家認為,逐步取消補貼對新能源汽車産業來説是一件好事。這樣一來,可以通過市場機制有效引導汽車企業提高技術水準和産品品質,並且將企業的重點放在如何滿足消費需求的方向上來。

  許多汽車企業負責人也支援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補貼取消後,新能源汽車産品將受到真正的市場檢驗,從而實現優勝劣汰,這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是有益的。

  除此之外,補貼逐步退坡之後,國內新能源汽車將直接面對跨國與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産品的挑戰。賓士、寶馬、大眾、沃爾沃等眾多汽車企業都在新能源汽車上進行了大量投入。據悉,賓士純電動SUV車型EQ等一批新能源汽車將很快實現量産。

  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當前國內企業間的競爭只是一場序幕,國際化競爭來臨之時才是真正的考驗,可以預計,補貼淡出之時,就是外資和合資品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之日。而我們與國外先進水準仍有不小的差距,技術基礎薄弱、原始創新能力低、核心技術欠缺、品牌影響力不足。

  對此,杭州長江汽車公司董事長曹忠表示,預計幾年後,國際大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産品將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如果在性能、品質和成本方面沒有相應的準備,自主品牌將很難取得競爭優勢。

  補貼政策引導能力建設

  業界認為,雖然補貼退坡,但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援並沒有改變,未來的政策支援將更多傾向於引導新能源汽車企業加強自身的能力建設。

  宋秋玲説,“十三五”期間將通過調整完善補貼方式,改進資金撥付方式,提高生産企業及産品的準入門檻,建立健全監管體系等系列措施,形成進一步扶優扶強的財政補貼機制。通過提高推薦車型目錄技術門檻,建立目錄動態調整機制,使補貼金額與産品技術水準、産品品質掛鉤,進一步強化補貼政策對促進技術進步的正向激勵作用。

  為此,新的補貼政策“在乘用車、專用車中,專門增加了動力電池的技術指標,將新能源客車補貼方式調整為以動力電池為核心、以電池容量和電池性能為標準,更加客觀的反映車輛的生産成本和技術水準”,宋秋玲説。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未來將加強産能調控,提高技術準入門檻,嚴防低水準重復建設。同時,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制度,建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的長效機制,推動出臺道路法規,建立問題企業懲罰性賠償和市場退出機制等。

  徐和誼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的本源仍然是技術、産品和服務。近年來,政府角色出現明顯調整,從扶持補貼過渡到監管引導,政策驅動弱化,創新驅動凸顯。因而,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應聚焦技術、産品、市場,把一種從來沒有的生産要素和生産條件,用全新的方式組合起來,打造未來汽車産業的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