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安門廣場有個好大好大的花籃,你知道是誰“插”的嗎?(文末有彩蛋)
國慶假期,如果去天安門廣場,你會發現廣場中有一個好大好大的花籃。當你拿著自拍桿左拍右拍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麼大噸位的一個花籃,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你可能會想到,“美女用纖纖玉指將鮮花擺放進花瓶或者花籃”的場景,比如下面這樣——
可是,今天小編告訴你插這麼大花籃的,不是玉手,沒有美女,而是……
沒錯,拉風的工程車、粗粗的吊臂,是它們“完成”了給巨型花籃插(吊)花(裝)的工作。
但是,這不是答案的全部。完成花籃的製作,除了需要你所看到的重型機械,還需要借助你所看不到的精密科技,那就是3D技術。
這已經不是3D技術第一次“加盟”天安門廣場花壇佈置工作。據了解,之前的國慶擺花工作就開始引用3D技術,以提高布景精度、提升景觀效果。以花籃為例,製作時先採用3D掃描技術對小花籃模型進行3D建模,確定每一朵花在花籃的空間定位和安裝位置,讓製作和佈置過程更加精確。
要是小編這樣説完,你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那咱繼續往下看↓↓↓
這是北京泊淵鑫利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徐源正在對今年中心花壇花籃的小樣進行一次整體3D掃描。
完成整體掃描還是不夠精準,必須再對花籃內部細節進行“大景深測量”。這時候就要用到下面這款兼具“大景深測量”和“高精度(0.03MM工業級)”兩種功能的“神器”↓↓↓
所謂“大景深”,就是這種掃描器的測量範圍可以鎖定在70-100釐米。由於花籃小樣的花盤直徑達到75釐米,使用普通的3D掃描器(掃描範圍一般在50釐米以下)無法測量,因此必須使用“大景深”掃描器。
經過掃描,我們肉眼裏的花籃小樣,被“分散”成無數小點。技術人員將掃描過程中産生的“噪點”清理掉,留下有用的點。這些密密麻麻的小點,看上去就像一片雲。在製作流程中,這個過程被稱為“點雲合成”。
數學上講過,兩點成線,三點成面,我們把所得到的點進行三點結合,就能得到無數的三角麵片,再將無數的麵片進行組合,得到立體圖形,也就是每一根花桿的立體圖形。技術人員不斷調整三角麵片,使3D圖形與每一桿實際花桿不斷接近、提升精度。
接下來是逆向造型。這是相較于正向造型來説的。如果正向造型,那就是畫好花籃的設計圖,然後由工廠根據設計圖製作各個部件,最後組裝。這其中的問題是設計和實物之間的誤差較難控制。逆向造型則是先製作一個花籃小樣,通過3D掃描得到數據,在專業軟體上對數據進行處理,得到3D模型,然後等比例放大,得到花籃中各個花桿的相關數據,再進行製作安裝。這種逆向還原設計原貌的做法,更有利於最終效果的逼真、自然。下圖就是逆向造型後得到的效果圖——
造型之後,技術人員將每一根花桿以及其他部件的具體製作數據輸出,比如中心線長度、花桿夾角、花桿頭部的空間坐標等。這些數據是工廠製作和廣場佈置的基礎。輸出的是下面這樣“高大上”的圖↓↓↓
徐源介紹説,今年的花籃小樣3D掃描數據量為8.5GB,逆向造型後的數據總量達到10.8GB,形成的製作參數共計400多個。
有了製作參數,就可以交付工廠開始製作了。小編了解到,往年的花籃裏,花桿採用的一般是直桿,主要原因是直桿相對來説比較容易製作。但使用直桿的不便之處在於花朵無法自然彎曲,難免相互遮擋,影響整體效果。今年使用的一些異型桿,正好解決了這樣的問題,請看下圖↓↓↓
和真的樹枝看上去“神似”!這樣的花桿形態自然,在插花過程中也不會相互遮擋,使花籃可以最大程度還原設計者的創意。
然而,異型桿的製作不是一帆風順的。“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用在這裡十分恰當。最終的花籃是將小樣放大十幾倍,如果在小樣上只是5釐米誤差,那麼最終的成品誤差可能達到80釐米,接近一米。
為了保證最終效果,工廠把異型桿製作出來後,技術人員還要再次進行掃描,得到異型桿的數據,與小樣的掃描數據進行比對,就成品的長度、角度、彎曲度、空間點位等數據進行擬合,然後調整,目的也是為了最大程度還原小樣。下圖就是技術人員對製作出來的異型桿進行掃描。
終於,工程車以及它的“玉指”出場了。這其中依然有3D技術的影子。小編在前面提到過“花桿頭部的空間坐標”,忘記的請自行返回復習。形成這類坐標數據,就是為了方便吊裝。你想,這一朵朵用鋼鐵打造的花朵,你想放哪就放哪,最後會是怎樣“淩亂”的畫風……所以要按3D數據,利用GPS定位儀,準確定位每一隻花桿的花頭,並計算其空間坐標是否與小樣的數據相吻合,從而最大限度降低安裝過程中産生的誤差,同時也可以節約安裝時間。
接下來,接下來什麼都不説了!直接上圖,還是“夜景炫酷”版的。↓↓↓
看完整個巨型花籃的製作過程,有沒有感覺科技……可以讓插花變得更美好?!
為了獎勵你認真閱讀本文,小編準備了一個“彩蛋”——花籃異型桿分佈圖。↓↓↓
這些異型桿凝結了製作人員的心血與智慧,讓花籃顯得更加靈動,讓人賞心悅目。如果大家國慶期間去天安門賞花,可以找找這些異型桿,感受一下科技的魅力。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