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   正文

四川樂山挖出百萬疑似烏木 鄉政府要求暫停運走

2012年12月10日 09:03 來源:四川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燙手的烏木

  樂山市沙灣區譚壩鄉大同村村民李建友在自家屋後發現一小截烏木,遂以8000元的價格簽了買賣合同。當買家周某將烏木整根挖出來時,發現竟然有11.5米長、直徑更是達到了1.2米。前兩天,有人向周某出價200萬元購買烏木。也有業內人士估算,該烏木至少價值五六百萬元。

  李建友:之前簽了8000元買賣協議,後悔了,想推翻

  周姓買家:運走烏木卻並非易事,4天才運了50米

  鄉政府:價值幾何?産權歸誰?已彙報上級,要求停運

  烏木驚艷出土

  長11.5米直徑1.2米

  李建友家位於大同村4組一處山灣裏。儘管距離發掘烏木過去了很多天,但是前來看烏木的人仍然絡繹不絕,很多人都掏出手機來拍照。據李建友介紹,經過粗略測量,這根烏木長11.5米,軀幹直徑1.2米,而根部直徑則在4米左右。

  昨日中午記者到達時,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正在現場觀摩這塊神奇的烏木。走近烏木,用手撫摸,並不停地念叨著:“不就是根木頭嘛,真有那麼管錢?”

  據李建友介紹,30多年前,他們從山的另一邊搬過來,蓋房子時就發現屋後墻邊有一截木頭露了出來,大概20多釐米長,當時並未在意。直到前段時間,“彭州烏木案”引起了李建友的注意。

  “屋後的木頭黢黑,肯定也是塊價值不菲的烏木。”李建友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因為母親生病了,需要錢來治病,他便萌生了賣掉烏木為母親治病的念頭。

  今年11月中旬,李建友聯繫上了買家周某。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簽訂了一份《買賣協議》。根據協議約定,買方一次性付清8000元購得烏木,不論烏木數量多少、大小如何。如挖掘施工需要拆除賣方房屋20平方米以上,一次性賠償10萬元。

  李建友:這麼大根賣8000元 太后悔了

  根據李建友的回憶,11月28日上午9時,周某在付清8000元烏木款和10萬元拆除房屋賠償款後,開著一台挖掘機來到李家,開始挖掘烏木。下午,挖掘機陷進地裏,動彈不得,周某又調了一台挖掘機過來。

  李建友介紹説,到了當天下午5點過,烏木的根部全部露了出來,他驚呆了,“起碼要2、3個人才圍得住,原來露出地面的一小截烏木只是烏木根部的分叉。”

  12月5日,挖掘了8天之後,整根烏木完全顯露了出來。“我也沒想到有這麼大啊,真的太后悔了。”李建友説,這幾天,他夜夜難以入睡,甚至想推翻合同不賣了,但是合同上白紙黑字,他真的很無奈。

  對於烏木的價格,因為協議在先,李建友覺得推翻重來不太現實。現在他有兩個想法:一是買方務必要把他家的地基夯實;二是希望買方能把500多米的爛泥路修成水泥路。李建友説,這根烏木從12月6日開始運輸,4天拖了50米,每拖走一步,他都覺得心痛,“為什麼不先把路修通,再用車子運輸呢?這樣用鋼繩直接拖拽對烏木也有破壞。”

  律師:合同有“重大誤解”可撤銷

  對此,四川金頂律師事務所何律師認為,首先應該明確該烏木産權歸誰所有?如果産權不屬於李建友,則其無處分權,他與買方簽訂的買賣協議無效;如果明確産權屬於李建友,對於協議價與實際價值存在的較大差距,需要認定是否屬於合同訂立中的“重大誤解”,如果成立則可以申請變更或者撤銷合同。

  周姓買家:只挪了50米 運輸比較麻煩

  昨日中午,成都商報記者看到,從村組水泥路到李家還有500多米遠的爛泥路,一路上較窄的地方已經被加寬和平整,沿途還預埋了好幾根木樁。一位工人介紹説,這些木樁是用來固定鋼繩拖拽烏木的。

  一位指揮工人運輸的男子嘀咕道:這路曲曲折折彎道多,坡坡坎坎又多,要運出去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昨日下午,記者通過電話聯繫上了買家周某。周某稱,其實,這根烏木説大也不是好大,但現在要運出去真的比較麻煩。目前,整根烏木距離李家屋後的挖掘地大約有50米遠。對於其他情況,周某拒絕透露更多。

  鄉政府:要求暫停運輸 等待上級答覆

  這兩天,大同村村支書黃玉林每天都要去看幾次烏木。據黃玉林介紹,前兩天,曾經有一個老闆來過,向周某一方出價200萬元購買烏木,但是被拒絕。一位業內人士估算,這根烏木至少價值五六百萬元。

  “在接到報告後,鄉政府、派出所以及林業、國土等相關部門的人都去看過。”譚壩鄉副鄉長楊陽介紹説,因為還沒有鑒定,這根所謂的烏木只能叫“疑似烏木”。

  這根“疑似烏木”到底價值幾何?産權歸誰?該辦理什麼手續?鄉鎮府已經向上級有關部門作了彙報,在沒有明確答覆之前,已經要求買家暫停運輸。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