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培訓學校每培訓一名本地在崗農民工,可獲得500元的政府補貼。沒想到,這條旨在提高農民工的就業能力、間接給農民工發“紅包”的德政,卻給某些人提供了發不義財的機會。
近日,重慶檢察機關在大渡口區查出一條農民工培訓“貪腐利益鏈”。為拿到國家對農民工培訓的補貼,有的培訓學校通過關係從工廠拉來假考生,有的通過向主管領導行賄“爭取”指標,還有些不具備資質的學校“挂羊頭賣狗肉”,把培訓課開成了茶話會。培訓農民工,在這些人眼裏成了攬財工具,至於教育品質和實效,則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好政策不該變成唐僧肉。怎麼才能遏住伸向它的黑手呢?
板子要打在一些唯利是圖、漠視社會責任的培訓機構上,但更要打在有落實政策、監管執行之責的主管部門身上。
重慶的案子反映出,勞動就業部門在補貼的核查發放中把關不嚴、漏洞百齣。補貼的發放、指標的安排還有待於進一步的公開透明。安排指標的主要負責者大權獨攬,導致那些濫竽充數的培訓機構只要搞定一環,便能一路綠燈。倘沒有足夠的監管與督查,培訓品質如何並沒有有效的衡量指標,那麼,培訓機構的種種亂象:弄虛作假、敷衍了事、將工作重點放在“爭取”指標上,就不足為奇了。
專項資金、補貼、獎勵、優惠……國家發“紅包”,已成為一種普遍運用的扶持激勵手段。對於被扶持群體來説是好事,但只有切實加強監管督查,確保每一筆資金用到最該用的地方,防止其成為某些人發財的“契機”,才能把好政策轉變為好效果,真正做成好事。重慶檢察機關的這次行動體現了他們打擊犯罪、保障被扶持群體利益的決心,希望能給那些覬覦著國家“紅包”的人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