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故居為何如此破爛?”近日,武漢攝影家董漢芳的一篇博文“一石激起千層浪”。
周恩來故居,是坐落在武大珞珈山上“十八棟”之一的現19號樓,周恩來1938年在此居住過4個月(1938年4月至8月),而事實上早在20世紀30年代周恩來入住前,“十八棟”就已盛極一時,象徵著無上的名望與地位,只有“教授中的教授”才能入居此處。昨日,記者親自探訪珞珈山,發現如今的“十八棟”呈兩極分化,已翻修過的再無舊跡,未被翻修的則殘破不堪。
從武大珞珈山莊的一條道上繞過去,三排小洋樓在蔥郁古木中忽隱忽現,前排從1號到9號,二排從8號到14號,最後一排則是16號到20號,獨缺了15號,一位路過的老人告訴記者:“15號樓前幾年垮了,現在只有19棟樓。”
“所謂‘十八棟’,最早是指20世紀30年代初在珞珈山東南麓落成的18棟教授住宅,一年後又增建了4棟,總共達到22棟,抗戰期間又被侵華日軍拆毀了1棟,還剩下21棟,但習慣上仍一直以‘十八棟’來泛指這一帶。”武漢大學檔案館館員、武大校史公共選修課任課老師吳驍告訴記者,至於21棟樓怎麼變成了20棟,又怎麼變成了今天的19棟他就不太清楚了,現在的編號是重新再編的。
記者首先找到的是1號樓,三層小洋樓的門窗都被紅磚封死,周圍草木叢生,和1號樓同等命運的,還有2、3、19和20號樓,2號樓雖有窗戶被封死,但尚有衣物晾曬,據悉一位林姓老人居住於此,記者未得訪見。而19號樓,在周恩來1938年入住的時候,被稱為一區“十八棟”27號,現在該棟樓周圍墻壁都已剝落,由於門未上鎖,遊人可以隨意出入。
該樓大小有4個樓層,最底下是廚房,最上面則是儲物室,二樓和三樓都有很大的會客廳,也有獨立的衛生間。階梯上的紅毯開始殘破,房間裏除了垃圾還有焚燒過的黑灰殘存,灰塵和蜘蛛網佔據了所有的墻角,除了門口幾個字,房間裏再無任何可以辨認出“周恩來舊居”的痕跡。
在未被翻修的這5棟樓裏,行人能夠隨意出入的除了19號樓,還有20號,該樓則堆滿了廢棄的木頭和鋼鐵等物,玻璃碎片隨處能刺到行人。至於另外的14棟樓,光景則大不一樣,記者看到,武漢大學設計研究總院的牌子讓這些30年代的房子已煥然一新,幾乎無舊跡,“房子被修整之後做了科研辦公室等用,有一次一個學生看到這些房子後發帖稱珞珈山上新修了小別墅,十分漂亮,我看了之後十分尷尬,不清楚房子歷史的學生都以為房子是新建的。”吳驍無奈的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