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高菜價令“80後”也精打細算 團購囤積晚市淘菜

時間:2010-09-21 15:33   來源:青海新聞網

  “80後”的買菜經

  隨著菜價的上漲,市民買菜支出不斷增加,負擔隨之加重。繼房奴、孩奴之後,高菜價也催生了一個網路新詞——菜奴。越來越多的“80後”開始學會為買菜精打細算。

  固定攤位買菜 注意時令蔬菜

  9月20日中午,“80後”主婦小李來到西寧市興海路市場,照例直接到中間一個賣菜的攤位前,攤主衝她笑笑:“來了呀!”“嗯,我又來買菜了。”小李在這個菜攤買菜已經有一年多時間,“會選攤主,能幫你節約一些錢。”這是小李的買菜經。“固定在一個攤位買菜,和攤主熟了,除了享受讓利外,常常還有‘贈禮’,比如香菜、大蒜等。一個月下來,可省三四十塊錢。另外,和攤主搞好關係,還能買到新鮮蔬菜。攤主會主動拿出新鮮蔬菜回饋老顧客,還會告訴你什麼樣的菜好,什麼樣的不好……”小李掰著指頭細數在固定攤位買菜的種種好處。

  另外,小李還總結出了買菜心得:購買時令蔬菜。時令蔬菜比反季節蔬菜便宜,“注意季節變化,選擇當季蔬菜要划算得多,這樣既保證了菜品的豐富營養,又不至於花費高。”

  到晚市、超市“淘”菜

  華聯、大十字百貨、王府井……薇薇打開錢包,裏面裝滿了西寧各大超市的會員卡。她驕傲地説:“看到了吧,我很會持家的。”每家超市隔三岔五有一些打折活動,有些還是專門針對會員的,“像雞蛋、魚蝦、豬肉什麼的時不時搞一些特價,價格要比菜市場便宜。”薇薇説。她密切關注著超市的這些打折活動,每天買菜都把次日超市的活動搞清楚,第二天就按計劃買菜。“別小看一兩毛錢,買菜本來就得一毛一毛地省,粗算下來,可不是個小數字。”當然,最讓薇薇滿意的就是超市的秤,“很放心,不會短斤少兩”。

  對年輕的上班族來説,寧願早晨在家多睡幾分鐘,也不會到菜市場趕早市、搶新鮮。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買不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買菜也有高峰期,那就是早上和中午,早上菜最新鮮,中午趕著吃飯,所以我們上班族就不要去湊這個熱鬧了。”上班族徐嘉琪説。晚上7點過後,這時菜販大都準備收攤回家,急於把剩下的菜便宜賣出,上班族下班途中正好前往。如果菜販攤位上的菜正巧有幾種,不妨“打包”購買,雖説不是很新鮮,但只要用心挑,好東西還是有的,價格也便宜。

  蔬菜也團購

  上週六上午,在海湖路蔬菜批發市場,家住古城臺的吳芊倩一次性買了3大袋蔬菜,還有一大袋核桃。批發市場的蔬菜批發價至少比農貿市場便宜三成左右,幾個朋友合起來“批”菜吃,一個月能節省不少菜錢。在批發市場,像吳芊倩這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一般是三五個朋友、家人湊在一起,輪流到蔬菜批發市場買菜,購買數量在十公斤左右,多為馬鈴薯、大蒜、生薑、辣椒等一些耐儲藏的蔬菜。

  雖然距離有些遠,但由於價格便宜,“80後”們樂此不疲,“這種辦法買菜,一個月可省近百元。”吳芊倩説。對那些上班族來説,選擇假期到大型的蔬菜批發市場團購蔬菜也是省錢的好方法。

  “買菜半徑”變大 不如一次性購買

  剛剛成家的年輕人大多居住在距離市區較遠的新建小區,別説傳統的市場,就算是大型超市,也難以尋覓。“買菜半徑”變大,“80後”去附近市場買菜,一次囤一週食糧的情況普遍。

  城東區曹家寨綜合市場內,前去採購的年輕夫妻多半是大包小包購買,生怕少買了什麼。近幾年,經濟開發區新建了很多小區,但附近的大型綜合市場只有曹家寨市場一個。家住在水一方小區的卓女士到市場買菜,每天要走二十多分鐘。“如果每天下班去買菜,等買了菜剛好是乘車高峰期,提著大包小包再去擠車實在太累。”所以,卓女士乾脆選擇在週末一次性購買一週的蔬菜。

  儘管從小區到大型市場來回路程差不多一個小時,但是品種多、新鮮、便宜。小區周邊的便利店裏蔬菜種類很少,價格較高。這就使得住在新建小區的“80後”們學會了“囤糧”。(西海都市報 作者 雅寧 馬小瑋)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