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畢業後跳槽:70後圖安穩80後重發展90後看興趣

2013年08月22日 11:07 來源:紅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大學畢業的小龍完成兩次跳槽後,7月份進了自己滿意的一家單位,找工作的事終於“塵埃落定”。

    就在他決定“不再跳槽”時,班上39個同學中,有18位已經完成人生第一次跳槽,一些同學畢業兩個月,已經第二次跳槽了。

    目前,2013屆大學畢業生離校已有兩個月。一份由本報聯合大湘網發起的調查顯示,1048位受訪者中,47.51%的人畢業後在第一家單位待不滿半年就跳槽,55.15%的人參加工作頭兩年跳槽次數達2次或2次以上。這些人中,90後佔54.96%。

    90後 畢業時跳槽如同家常便飯

    在經歷兩次跳槽之後,小龍終於對現在簽約的單位“感到滿意”了。

    2013屆畢業生小龍走向社會的第一站,是進入某縣級電視臺。一同進這家單位的還有同班同學小曹。

    半個月後,小龍開始討厭這份工作,“我們想了解基層的人和事,但每天的工作不是開會就是跟某領導去考察。”兩周後,他薪水都不要就離開了。小曹堅守一個月後,也離開了。

    “從大學一年級開始,我就希望做傳統的報紙,”小龍説,不久後,他應聘到某縣一份不公開發行的“報紙”做采編人員。此時,小曹也應聘到了一家網路公司。

    讓小龍始料未及的是,這份“報紙”給他的工作內容一直是編採“單位企業來稿”。

    “今天這個做得好,提高了效益,明天那個搞得好,引起了領導的重視。稿子都是縣區裏一些單位發來的,我們按這個套路編一些東西進去就可以了。”工作快一個月,他又連薪水都沒要就走人了。

    就在他選擇跳槽的同時,班上多名同學也“跳槽不斷”:6月,小林離開網路公司,到了一家房地産公司做企業宣傳;另一位好友小孟也已離開簽約的公司重找工作……

    根據群裏的聊天記錄,小龍做過一個粗略統計:39位同學,除了8位至今沒有工作的同學和2位不準備找工作的同學外,已找到工作的,有18位已經完成第一次跳槽。

    小龍發現,“做得不開心”是大家群聊時常説的跳槽原因,“大家對錢看得很淡,如果單位不合胃口,何必強迫自己留下來呢。”

    80後 畢業時努力尋找人生方向

    余雄偉從株洲某師範類院校畢業時,正是2003年非典肆虐的時候。他記得當年“就業開始變得困難,國家提倡畢業生創業”。

    從學校進入社會,余雄偉並沒有選擇回縣城教書。“讀大學時就一心想做市場行銷,”他畢業後跟另一位同學創立一家文化傳播公司,“主要向文化機構比如學校推銷字典、詞典。”

    由於非典,學校等機構進行封閉式管理,公司當年9月宣佈解散。這是余雄偉的第一份工作,僅幹了4個月。

    酷愛市場行銷工作的他決定,到市場上學經驗:他選擇一家比較大的保健品公司,做起了保健品推銷。底薪550元,外加提成。

    6個月後,余雄偉意識到這是一份沒有市場前景的工作。有一次,他跟一位好友聊天,發現很多類似他這樣的畢業生都在“回爐鍛造”:一些人回到技術學校重學一門技術,一些人花錢接受培訓成為技術工。

    這給他很大的啟發:進入成人教育培訓行業做市場行銷,或是今後一條成功的路。

    很快,他進入湘潭一家IT教育培訓機構負責招生,兼一些文化教育課,底薪1200元外加招生提成和課時費。

    2004年,國內培訓業的春天來了。余雄偉的職業規劃越來越清晰。不久,他離開這家公司來到長沙,在岳麓區跟一位師兄創立一家中小學生培訓機構。

    70後 畢業時看重能否自食其力

    1999年劉爾羅從湖南某中醫學院畢業時,國家對大學畢業生的政策從過去的統招統分,過渡到開始提倡“自主就業”。

    “實際上就是雙軌制:在市場找不到工作,你可以向國家要分配。”劉爾羅所在班級的24個同學,就他和另外一位同學選擇自謀職業,22位同學“服從國家分配”。

    從衡東縣進省城唸書的劉爾羅,跟當時每一位進城讀書的學生一樣,對戶口十分看重。

    1999年1月,劉爾羅被派遣到貴州某藥企實習,5個月後,廠方通知他可以留下來。劉爾羅希望自己的戶口能留在長沙,但這家藥企表示無能為力。

    回到長沙的劉爾羅開始找工作,不久應聘到瀏城橋附近的東風制藥廠。他清楚地記得,戶口落在“勝利路326號”,如今這個地址早已不存在。

    劉爾羅第一個月工資只拿了253元,但他非常高興,因為終於可以自食其力了。253元能幹什麼?盒飯3塊錢一頓,一天伙食費8塊錢,這足夠他活下去。

    “畢業後如果不能養活自己,還向家裏要錢,在同學中間是件很羞恥的事。”坐在書院路一家茶館裏,劉爾羅這樣回憶當年畢業時的情形。

    按照他的總結,當時幾乎每位大學畢業生的首要任務都是找個單位,穩定下來,不要隨便跳槽。“父輩給我們的教育是,萬丈高樓平地起,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從最基礎的做起的。所以我們不挑剔,不計較,從最底層做起。”如今,他已是一家大藥企的區域經理。

    工作頭兩年,儘管工資從200多元漲到1500元,但劉爾羅從沒想過結婚和買房買車的事。2002年初,他的父親過世,母親由他贍養,“我才發現我必須找一個有更高工資的工作。”

    工作兩年半,劉爾羅才完成人生第一次跳槽。

    對話

    “三代人職業觀念的變化,體現了需求層次的蛻變”

    瀟湘晨報:怎樣看三個不同時期畢業生畢業後的跳槽經歷?

    熊蘋(湖南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教授):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70後、80後、90後三個時代的人事業觀念也産生了相應的變化。從上述事例可以看出,70後畢業生注重生存基礎,起步時只要能養活自己就得到了滿足;到了80後這代人,開始注重自身的發展方向,起步就在謀劃職業方向;而90後這代人,他們的關注點已經從基本的生存需求轉向對自身興趣點的發掘,跳槽意味著該公司(也就是平臺)無法滿足員工內心發展的需要,他必須依據自身的關注點重新找機遇。從三代人的跳槽經歷,可以看出他們職業觀念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正是符合了需求層次理論由低層次向高層次需求的蛻變。

    瀟湘晨報:在經歷15年的社會發展後,從劉爾羅到小龍的時代,互為表裏的消費觀和工作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熊蘋:90後畢業生跟70後、80後畢業生相比,不在乎“錢”,比如薪水都不要就離職,説明當人類需求從低層級的生存需求向高層級的自我需求蛻變後,職業觀念層面的進化也發生了變化:在90後看來,不像80後和70後那樣為了生存而去從事某種不太喜歡的職業,他們希望活出“真我”,要找的工作是自己開心做的;當社會發展到溫飽不愁的年代後,這種職業觀會更加突出,甚至可能會發展為90後畢業後不找工作而蝸居在城市的某個角落,為自己的“理想實現”而暫時失業,而經濟來源依舊靠父母提供。

    瀟湘晨報:溫飽解決後,失業和半失業會成為未來社會中多數的常態嗎?

    熊蘋:失業和半失業是勞動力供給與勞動需求在總量和結構上的失衡所形成的,是指具有勞動能力並有就業願望的勞動者處於沒有就業崗位的狀態。從邏輯和歷史的角度分析,失業和半失業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産物。

    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失業和半失業都會佔有一定的比例人數,甚至還會有往上升的趨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模式的不斷豐富與完善,這種失業和半失業會漸漸縮小。但,也不會完全得到解決,這源於資本積累引起的勞動市場供求關係變化的總趨勢,即勞動供給超過勞動需求。

    瀟湘晨報:社會各方要怎樣適應後溫飽時代的消費和工作變革?

    熊蘋:我認為首先應注重“效益管理”,很好地將“人本”思想和法治、制度、觀念相結合,作為管理的依據。

    其次要強化“知識管理”和“能力管理”。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科學方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時效性和藝術性。

    第三,企業要尊重人才,倡導“素質管理”、“興趣管理”。尊重人才就是要善於發現人才,積極培養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素質管理”要求我們在管理工作中強調教育在先、約束在後,以育人為本。“興趣管理”就是組織多讀書、讀好書,積極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培養興趣愛好,提高明辨事理、理性處理問題的能力。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泰嬌玉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嬌玉

原稿件來源:紅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