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如何做一個高情商的”老實人?

2013年05月21日 10:00 來源:新華時政 字號:       轉發 列印

  核心提示:木頭人不等同於老實人,老實人也不全都是木頭人。情商過低、不善交際、不會表達,這樣的“老實人”當然不適合走上領導幹部崗位,但擁有“高情商”者,卻喪失了老實人的忠實、誠信、本分等品質,就會自恃聰明、投機取巧、背離宗旨、魚肉百姓,只能遭到人民的唾棄,還會給黨和國家的生命財産造成巨大損失。領導幹部要勤政廉政,更要能政,總書記提出的“實際工作的情商”,恐怕就需要從工作是否紮實方面進行比照。搞改革開放也好,還是搞建設也罷,需要出力出汗需要腳踏實地地幹。倡導情商需要強調幹,只説不幹無異於空談。

  “木頭人” 不適合當領導

  不能讓老實人吃虧

  學習時報詳解情商:“木頭人” 不適合當領導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種類型的人被稱為“木頭人”,這種人或者缺少必要的情感體驗,或者有情而不善於表達,這樣的人都屬於情商偏低,顯然就不適合做領導。但也有一種類型的人,過於熱情,不講分寸,以致常常過了度,這種類型的人往往缺少大局和協調的思想。

  在特定情況下,情感也可能會對人産生破壞性的作用。如果一個人無法控制自我情感,就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情感失控是領導工作的大忌。

  領導工作要求每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較高情商,特別是基層工作更是如此。一個人的情商不都是天生的,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提高的。領導幹部應該掌握提高情商的科學方法,建立自己的情商願景,分析自己的不足,樹立情商標桿,不斷實現情商升級。而且,領導幹部不光要提高自己個人的情商,還要領導好團隊情商建設。

  人民日報刊文稱幹部工作不能讓老實人吃虧

  考察幹部才的情況,主要應注意相互連接的兩點:一是是否有真才實學,具備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不可將學歷等同於能力,將文憑等同於水準。二是能否通過完成本職工作任務,堅持和落實黨的政治任務和政治路線,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工作中勇於創新,善於發現矛盾、敢於面對矛盾、努力化解矛盾,真抓實幹,不斷將工作向前推進,得到群眾認可。要實事求是,不説假話,不搞假政績,不搞短期行為。而這兩點,都要落實到確定一個幹部是不是具有為群眾所公認的工作突出實績上。總之,要通過我們的幹部工作,讓能幹事者有機會,幹成事者有舞臺,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者得利,使選拔任用的幹部成為貫徹落實黨的政治路線的骨幹力量。

  老實人和高情商的交集

  有一種“老實人”

  忠厚,善良,本分,但缺少知識和社會經驗,思想方法簡單,能力不高,辨別力不強,不會交際,不善於表達,膽小,天真,輕信。

  有一種“老實人”

  忠實,厚道,善良,誠信,本分,無非分之心,無損人之意,循規蹈矩,責任心強,辦事認真。

  還有一種“老實人”

  除了具有第一、第二種“老實人”的忠實、誠信、本分等品質外,更將這些品質昇華到對國家、對人民赤膽忠心,能堅持實事求是,敢講真話,勇於開拓,光明磊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廉潔奉公,遵紀守法,淡泊名利。

  這三種“老實人”有層次高低之分,國家、社會和人民最需要的是第三種和第二種。尤其第三種人,小到單位、公司、企業,大到國家,都會受到歡迎和重視,因為他們既老實可靠,又具有運籌策劃和統領全局的能力。第一種人雖然對國家、對社會也是有用的、無害的,但不是這樣的老實人越多越好。因為現實社會是競爭的社會,沒有能力,在競爭中只能處於劣勢。他們在同屬於老實人範疇人群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在同“不老實”人群競爭時往往也處於不利地位。這些人大概就是Sesikon網友帖子中所説的那些在現實社會“吃不開”、“吃虧”的“老實人”。其實,這種人不僅在現實社會,恐怕在任何社會,都不怎麼“吃得開”。

  “情商高”是一把雙刃劍

  “老實人”與“高情商”

  “情商高”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在為民服務、為國效力上,可以凝聚合力,助推成功;若用在以權謀私,禍國殃民上,只能離心離德,加速失敗。因此,擁有“高情商”者,一定要站穩立場、明確方向、奉公守法、勤政為民。否則,若自恃聰明、投機取巧、背離宗旨、魚肉百姓,只能遭到人民的唾棄,還會給黨和國家的生命財産造成巨大損失。

  領導幹部要勤政廉政,更要能政

  做個“圓滑”老實人

  我看習總書記的"情商論"

  提倡幹實際工作的情商,很重要的表現是人們做群眾工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無論解決大學生的就業難還是解決其他的問題,官員的能力如何?如何做好群眾的工作往往是一塊試金石。

  人們知道,時下的工作不僅需要官員帶頭去幹,也需要官員帶領群眾一齊去幹。所謂做群眾工作能力,就是調動群眾同心幹的能力。相比較官員,群眾來自方方面面,因文化水準不同,個人閱歷不同,或所站角度不同,對某一個問題的看法可能會出現或那樣的觀點。所謂同心幹,就需要運用政策和策略,通過過細的思想工作向群眾和解析,幫助群眾除疑析慮,心情舒暢:還要運用幹部個人的魅力影響群眾,一起去工作,去努力。這個過程就是群眾工作的過程。記得,在上世紀的1943年11月24日,開國領袖毛澤東為《解放日報》題詞時就寫下:群眾生産、群眾利益、群眾經驗、群眾情緒,這些都是領導幹部們就時刻注意的。依筆者之見,評論某一個官員會不會做群眾工作,恐怕毛澤東所列舉的4個問題就是一面鏡子。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