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南開大學校長龔克:排名並不重要 育人才是根本

2013年02月07日 10:1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記者對話南開大學校長龔克,探討大學排行榜——

  排名並不重要,育人才是根本

  2012年11月,湖北大學畢業生應聘東方航空武漢分公司。 CFP

  “大學排行榜”最近又成為“熱詞”。2012年歲尾,先是這邊“中國校友網”評出中國大學100強,北大、清華、復旦蟬聯三強,又有武書連版大學排行榜連續三年將浙大送至冠軍寶座,引發社會熱議。

  緊接著,1月底,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佈2012年學科評估結果。對全國300多所高校進行了一次學科建設的“家底徹查”,本次評估也被譽為官方版本的大學排行榜。

  幾份不同版本的榜單呈現不同的結果,到底哪個版本更科學、更客觀、更權威,自然引發不少的爭論。而無獨有偶,有關大學排行榜的質疑竟也從大洋彼岸傳來,就在幾天前,比爾蓋茨“炮轟”美國大學“排名評級系統”,且用詞激烈,我不認為學校評級的關鍵在於是否招收到最優秀的學生,“而應著重于該學校能否有效地對其進行教育。”

  記者為此對話南開大學校長龔克。龔克強調,目前的種種排行與評估難以科學地將“育人”這個大學根本任務的狀況進行量化評價,而且仍有可能導致大學追名次之“躁”氣。對於大學來説,排名是“末”,育人才是“本”。

  大學排行會導致追名次之“躁”氣

  記者:教育部2012年學科評估一經公佈,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對於許多高校來説,都覺得本次評估同以往社會上的各類大學排行榜不同,能為高校的健康發展帶來“正能量”。我想,這種説法傳遞了一種訊息,那就是,之前種種排行榜令大學感到並不舒服。是這樣嗎?

  龔克:要説不舒服,我首先是對本次學科評估中南開大學的評估結果感到不舒服,壓力很大。因為,南開應該做得更好。所以,我們正在蒐集進一步的資訊,要冷靜、認真地分析,爭取能以此為契機,抓準問題、奮力拼進。

  應該講,這次“學科評估”與社會上種種大學排名有所不同。首先是以學科為對象,比起以大學為對象,更具可比性,此外,數據的採集更為鄭重和可靠,依靠全國的專家進行評估也令人更加信服。但是也有不足,評估仍然難以科學地將“育人”這個大學根本任務的狀況進行量化評價,而且仍然有可能導致追名次之“躁”氣。

  當今中國學界急需的是“靜氣”,不能追名逐利,而要踏踏實實地發展,解決問題,培育人才。對於大學來説,不能舍本逐末。必須要認識到排名是“末”,育人才是“本”。

  事實上,現在的種種排行雖各有特點,但還沒能起到有力的務本導向。

  排行榜在客觀上就是在製造“標準”

  記者:我記得北大原校長許智宏院士曾説,大學排行榜是懸在大學校長頭上的一柄利劍。社會輿論的壓力,讓大學很難做到對排行榜“視而不見”,但如果追著大學排行榜走,就容易迷失方向。因為大學排行榜的可怕之處,不僅僅在於評選結果,更在於製造標準,從而影響一所高校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

  龔克:這説到了點子上,排行榜在客觀上就是在製造“標準”,對大學産生導向的作用,我相信,目前各類大學排行榜並無誤導大學之心,但是,我們必須承認,衡量大學教育品質的複雜性。

  搞大學排行榜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必須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一個好的排名,應該引導大學務本,實至而名歸。

  儘管許多排行榜都在努力地改進,但真正做到科學、公正,對大學的發展起到好的引導作用,絕非易事。

  這裡有兩個層次的問題,首先是大學排名應該看什麼?顯然應該是看大學的教育品質,但是,現有的大學排名是否做到了較好地體現大學的教育品質?接下來的問題是,教育品質應該怎麼看?大學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説到這兒,大學排行榜根本性的矛盾就體現出來了,目前,如何評價“立德樹人”,尚沒有公認的科學的量化方法。

  形形色色的排行榜,反映出價值觀的多元化

  記者:現在社會上有形形色色的大學排行榜,不但有對大學綜合實力的評價,還出現了“造福排行榜”、“校友傑出排行榜”等等。我們看到,公眾對其質疑之聲也始終存在,有人質疑其“牟利”之心,有人質疑其評選標準之公正與否,有人質疑其數據是否科學、客觀。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大學、公眾又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和視角來對待這些排行榜?

  龔克:“形形色色”這個詞用得貼切,當前的大學排行榜真的是五花八門,這反映出當下價值觀的多元化。從言論自由的角度,可以允許多種排行榜的出現。但從社會責任的角度看,就應該關注各種排行榜對大學、大學生以及公眾所産生的導向是否正確。

  必須看到,公眾對於大學排行榜是需要的。老百姓要知道哪些大學辦得好、好在哪。

  現在每年大約1000萬人要考大學,加上他們的親朋好友、中學教師等,多達幾千萬人。還有已經畢業的校友,他們也希望了解自己的母校發展如何,這部分的人群是上億的數量。同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公眾不僅關心本國的大學排名,也關注全球大學的排行,這就是近年來有好幾種世界大學排行榜出現的原因。

  當下,在難以做到對大學教育品質給予科學量化的評價又無法禁絕排行榜的情況下,如何發揮大學排行榜的積極作用,並儘量減小其可能造成的誤導?

  我想,首先,應提倡各個排行榜把基礎數據和統計模型公開,接受監督和評論;其次,要允許多樣化的排行榜差異化發展,為公眾提供多視角的比較;再次,還應該鼓勵對於各種排行榜的評論,要讓公眾明確地知道大學排行榜提供的資訊的不全面和不精確,從而做到對其不盲從。真理越辯越明,正確的導向需要在比較鑒別中真正發揮作用。

  增強戰略定力是大學應有的自覺

  記者:我們看到,日前,比爾蓋茨也對美國的大學排行榜做出批評,認為當下的美國大學排行榜在對學院進行排名時,沒有任何反饋機制。而且,蓋茨認為學校評級標準的關鍵不僅僅在於是否能招收到最優秀的學生,而應該著重看學校是否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教育。這就涉及一個重要問題,大學排行榜究竟該如何制定評價標準?

  龔克:對於這個問題,要將主觀願望和客觀效果統一起來看。比如,在主觀上排行榜可能只是想把各校論文數量“客觀地”排列出來告訴人們,但客觀上卻往往總是起到促使大學追求數量的作用。所以,排行榜承載的功能並不在於主觀願望,而更在於客觀效果。因此,社會效果和責任是排行榜作者應有的文化自覺。同樣,增強戰略定力、不為一時一種之名次所左右,也是大學應有的自覺。

  大學和學科的排名都是“末”而不是“本”。好的大學,一定是在人才培養上形成了好的傳統、好的機制、好的條件、好的文化氛圍、好的治理結構和大學制度等等,他們沒有一個是將排名唸唸在茲的,沒有一個是對“一流”唸唸在茲的。與其瞄準排名,不如瞄準問題,那樣才真能向“一流”迫近,否則恐怕要漸行漸遠。

  現代大學已有幾百年,而有影響的排行榜只有幾十年,我還沒有看到“最科學、最公正、最有價值”的“國際經驗”。但我相信,要想科學公正,就要務大學之本,“本立而道生”,這個“本”是“立德樹人”。離開這個“本”,就談不上科學、公正和價值。(記者 趙婀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