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續19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榜首,圖為行人穿過繁華的銅鑼灣街道。(圖片來源:新華社)
台灣網4月4日消息 據臺灣《旺報》報道,由香港專業界成員組成的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以下簡稱“專協”)3日聲明指出,香港與大陸簽署《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後,不但港人的飯碗沒有被大陸搶走,5年來專業服務業對GDP的貢獻每年增加11.3%,當初也不需立法會審議,在開放競爭中,香港不斷成長。
專協説,近日有港籍人士在臺灣報章刊登廣告,以一些似是而非的“事實”,攻擊香港與大陸簽署的CEPA。在廣告中指香港簽CEPA,“比臺灣的黑箱更黑箱,只須特首簽署,立法會沒權審議”。事實上,CEPA和香港訂定的其他對外貿易協議一樣,並不需要特首簽署,立法會也不審議。
香港一直高度開放,對象不僅是大陸和臺灣,包括世界其他經濟體。香港能夠發展為每人平均GDP38074美元的大都會,實有賴自由開放的胸襟和勇氣。近年,外國企業來港加入競爭者絡驛于途,香港在不斷的競爭中成長。
專業服務業受惠CEPA
專協指出,受惠于CEPA,香港2006至2011年的5年內,專業服務業對GDP的貢獻每年增加11.3%,至880億港元(新台幣3460億元),而專業人士的就業人數亦每年增加3.3%,香港人的飯碗沒有被大陸搶走。香港成為大陸第4大貿易夥伴,靠的也是自由經濟和自由貿易。
聲明表示,過去一年,香港全體就業人口的平均工資增長為4.1%,基層工人較高。在在説明,香港沒有衰落。
專業人士讓香港進步
專協説,CEPA簽署10多年後,大陸在香港的專業人士不多,專業事務所更少,而大陸卻成為香港專業人士最重要的境外市場。專協相信,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氣候下,透過和世界各地的經濟體競爭,香港可以不斷進步,不斷為全體香港人改善生活。
至於大陸旅客人數增加,對香港部分地區和部分設施造成壓力,專協指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北京和香港均採取措施應對,包括限制“自由行”來港旅客人數。以及非香港居民來港買房地産要額外付稅等,這些政策措施,説明在維持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的大原則下,仍然可以調控雙邊經貿關係中的供需失衡問題。(台灣網 何建峰)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