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3月10日北京消息 大陸休閒農業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出現。從最初以觀光為主的參觀式農業旅遊到現在的多模式深度休閒農業旅遊,雖已有較大進步,但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問題也日益浮現。針對目前大陸休閒農業的發展現狀,臺盟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借鑒在休閒農業方面起步較早的臺灣地區的成熟經驗,大力推進祖國大陸休閒農業健康發展,開闢新途徑,加強兩岸休閒農業交流合作。
提案分析指出,大陸休閒農業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産業整體佈局不合理,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相應法律法規不完善,法律保障不到位;經營企業管理經驗不足,缺乏理論有效指引;相當一部分從業人員素質較低,與産業的快速發展相脫節;政府引導與管理不到位,行政手段運用簡單化;行業自主規範能力欠缺,行業協會發展落後等方面。
臺灣地區在休閒農業方面起步較早,為保證其有序發展,上世紀80年代起制定修訂了一系列相關的法規條例;同時管理機構完善,政策支援力度大,且注重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作用,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借鑒臺灣先進經驗,臺盟中央圍繞“大力推進休閒農業健康發展”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做好休閒農業科學發展規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各地方必須以宏觀發展目標為指引,結合各地區特有的農業資源、民族風情、文化特徵,因地制宜地制定地區發展規劃,形成科學合理的産業佈局。另一方面,要加快立法進程,完善行業規範,為休閒農業發展提供有效的立法保障。
第二,加強政府扶持引導,實現政府有效監管。一方面,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建立專項扶持基金,為加快完成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充分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在發展環境上,協調多部門做好行政管理項目的銜接,避免重復管理、各自為政。建議各地政府做好休閒農業的推介工作,指導農民有步驟有次序的開展休閒農業建設,擴大産業發展規模,提高産業建設品質。
第三,重視行業協會發展,發揮行業自律作用。行業協會對休閒農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管理和規範作用,在制定行業標準方面,行業協會具有無可比擬的專業優勢。此外,行業協會在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方面也可發揮重要作用。
第四,開闢新途徑,加強兩岸休閒農業交流合作。一是在現有的兩岸休閒農業交流合作成果的基礎上,構建更深層次的開發平臺。建議在“海峽兩岸休閒農業論壇及研討會”基礎上成立瓊臺等地休閒農業促進會,與臺灣休閒農業協會建立交流合作關係,定期開展雙邊交流。二是策劃建立若干個臺灣休閒農業園區項目,引進臺資企業投資創業,以帶動大陸休閒農業全面發展。(台灣網記者 張潔)
[ 責任編輯:張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