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4月27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根據一項調查,臺灣只有28%的大學生上課期間和老師互動。任教授職的臺北醫學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林從一昨天(26日)更是痛陳,他認為學生上課時越來越像“人形墓碑”,老師們彷彿就像在對真空講話。
臺灣政治大學昨以“學生學習成效”為主題,邀請大學師生討論課堂經驗。林從一是臺灣跨科系導向課程改善計劃主持人,因此也出席了此次探討。
他在發言時強調,他這幾年陸續看過幾千門課程,也和幾百位老師進行討論,但卻發現大學生上課時普遍沒有反應,低頭看ipad、看書或是神遊課外的大有人在。
過去臺灣有位老師開“應用文”課程,上課僅10分鐘就有人睡了3、4分鐘,原本該名老師以為是自己教學內容不夠紮實,結果課愈教愈多、學生卻愈睡愈快。
他指出,自己並非要求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有時光從眼神散發的光芒,就能帶給教課老師無比的信心,和加倍的熱忱。
他也認為,要使學生更主動學習,不能總要老師“扮小丑”、“説笑話”,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師生之間産生共鳴。
臺灣義守大學教授危永中也説,自己上課時也常有對真空講話之感。但自從臺灣的大陸學生多了以後就有了改善,通常大陸學生都搶著坐第一排,後來臺灣學生受到激勵,也開始擠著搶坐第一排,甚至跟大陸學生討論問題,為課堂增添不少互動。
臺灣政治大學教務處處長詹志禹則表示,能維持教學熱情的老師大多是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學生的成長與改變,並與學生相處融洽,體會到工作的價值。也因為這樣,如果老師感受到的是被迫或利益交換,那大學學術工作會顯得格外辛苦。(台灣網 李帥)
[ 責任編輯:李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