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日本以高速艇組成自殺攻擊的震洋特攻隊,上圖為位於日本奄美大島中的第18震洋水上特攻隊用來藏自殺快艇的洞穴,下圖為震洋水上特攻隊快艇。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臺灣“監委”余騰芳(左)和李炳南(右)在澎湖牛心灣訪談當地老人,86歲的黃保安(左二)當年是負責保護特攻隊的炮長,和薛必移(右二)同是日軍荒鷲中隊的成員。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台灣網4月6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監委”日前前往澎湖查案,竟意外發現二戰期間日軍“震洋特攻隊”在臺遺跡,連同彈藥庫、藏攻擊艇的洞穴,都在澎湖西嶼牛心灣臺軍營地裏完整保留下來。原來66年前日軍曾在當地打造海上敢死隊基地。
臺灣“監委”李炳南、周陽山、余騰芳原本是調查臺軍澎湖牛心灣營區內一座特殊的彈藥庫,由於該彈藥庫打造方式相當罕見,被臺灣軍方稱為“銅墻鐵壁”,“監委”希望了解是否具有歷史價值,去年底展開調查,經過3個多月努力,最後證實,牛心灣總共有3處“格納濠”(日文説法,用來藏攻擊艇),望安島北端也有八處,地點都相當隱密。
臺軍牛心灣營區彈藥庫 發現日軍震洋基地
一開始,為了考察“銅墻鐵壁”,臺灣“監委”在牛心灣訪問當地老人,86歲的黃保安回憶,日本侵佔臺灣時他在日本海軍服役,1944到1945年,他負責鎮守牛心灣山頭,擔任炮長,就曾親眼目睹日軍海上特攻隊演習狀況。他向“監委”形容,特攻隊小艇狀似雞蛋,被戲稱為“肉豆船”,船速相當快,不用五分鐘就可以抵達馬公島。
黃保安指出,小艇可裝載五百公斤炸藥,由單人駕駛,出任務的都是年輕日本兵,有時夜間會上街尋歡,言談間透露必死的決心和無奈。臺灣“監委”還找到當年替特攻隊送飯菜的薛必移,只可惜都沒有照片可以佐證。
當地老人 證實為震洋特攻隊
另一位住在望安島上的75歲老人葉成仁,接受臺灣“監委”訪談時表示,1944年下半年,島上所有20歲到45歲的男女,全部被徵召到望安北端做工,挖山洞、鋪軌道(即藏船的格納濠),只要遇到攻擊艇要回來,全部人都得回避,等船藏好了才能再出來工作。
兩位老人的回憶不謀而合,連時間點都一樣,臺灣“監委”繼續在望安中社村,發現一本日軍敢死隊成員用日文寫的回憶錄《冬之殘紅》,作者波佐義明前幾年還到望安島拜訪朋友。“監委”對照書中的地圖,幾乎可以百分之百證實,牛心灣和望安島上有日軍震洋特攻隊基地。
李炳南説,其實“銅墻鐵壁”就是日軍震洋特攻隊的彈藥庫,幾個神秘山洞,過去被誤以為是水牢,其實是藏攻擊艇的“格納濠”,牛心灣三處“格納濠”內部都相通,總長約有一、兩百米,望安島上的“格納濠”規模更大,八處“格納濠”估計超過750米。李炳南説,從文獻資料看來,臺灣本島還有日軍特攻隊基地。(台灣網 陳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