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 題:習近平貢獻消除貧困的中國方案
辛識平
有這樣一本書,歷經25載歲月的打磨,依然散發著思想的魅力,打動著越來越多的心靈。
不久前,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中非減貧發展高端對話會上,一本來自中國的著作《擺脫貧困》成為各方關注焦點。這本書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期間的思考與實踐,對減貧脫貧著墨尤其多。穿越時空和語言的界限,“人窮不能志短”“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等觀點引發廣泛共鳴。一位來自剛果(金)的與會代表感慨,非洲有數以萬計的“當年的寧德”,這本書不僅是寫給中國讀者,更是寫給所有非洲人和所有致力於擺脫貧窮泥沼的國家和人民的。
書本的説服力和感召力源於實踐。萬里之外的中國,改變數千萬人命運的脫貧攻堅大決戰正在深入推進。在這片曾經積貧積弱的土地上,反貧困鬥爭的人間奇跡令人心潮澎湃。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農村貧困人口高達7.7億,貧困發生率達97.5%。短短30多年過去,7億多人擺脫貧困,貧困發生率已降至4.5%。到2020年,中國將全部消除絕對貧困人口,十幾億中國人將共同邁入全面小康。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巨大規模的脫貧任務,古今中外都沒有先例,這本身就是對人類減貧事業的巨大貢獻。對此,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不禁讚譽:在減貧方面,“中國是個英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官員薩姆坎格則在思考:中國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在雲南的崇山峻嶺中,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合作高級顧問馬克和烏拉圭廣泛陣線主席米蘭達實地考察扶貧工作。當地“五級書記抓扶貧”、層層抓落實的做法,令他們印象深刻。世界很多地方的減貧探索都反映出一個現實困境:制定目標容易,難的是組織力量推進和實現。在中國,他們看到了中國共産黨對扶貧工作的有力指導,看到了社會各方力量的全面參與。在他們眼中,中國獨特的制度優勢正是中國人民打開幸福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