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的港口和海峽,懸挂著五星紅旗的貨輪川流不息——中國人正以從未有過的開放姿態擁抱世界;
視線拉回到中國周邊,外國軍事基地密密麻麻,猶如一條條“捆龍繩”——一些國家從未放棄過遏制中國的念頭。
習主席在慶祝建軍90週年大會講話中指出:“安不可以忘危,治不可以忘亂。”顯然,中國正在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的中心,也前所未有地面臨嚴峻的安全壓力和風險挑戰。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這一“勝戰之問”,縈繞在三軍統帥的心頭,叩問著三軍將士。
“提高軍隊打勝仗能力”,這是習主席從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戰略高度深深思考的課題,也是全軍將士履行使命任務必須答好的考題。
一記震醒全軍的重錘
2012年12月10日,在黨的十八大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第一次視察基層部隊,就出現在了炮聲隆隆的演兵場,登上了機聲轟鳴的兩棲戰車。
習主席視察的這支部隊,是一支戰功卓著的陸軍部隊。抗美援朝之初,部隊在朝鮮戰場血戰黃草嶺,整整13個晝夜,頂住了敵人的狂轟濫炸,沒有讓號稱王牌之師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前進一步。
對於中國陸軍,兩位二戰名將有過幾乎相同的評價。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有記者請麥克阿瑟談談他對中國軍隊的看法時,這位曾在朝鮮戰場上與中國軍隊交過手的美國五星上將直言:“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而在此之前,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觀看中國陸軍的軍事訓練之後,説出了另一段名言:“我要告誡我的同行,永遠不要和中國軍隊在地面交手,這要成為軍事家的一條禁忌。”
誰料,半個世紀後內蒙古草原深處模擬外軍的藍軍旅,就讓曾經久經戰火的中國陸軍受到了考驗:“跨越—2014 朱日和”軍演,當時的全軍7大軍區各派出1支陸軍合成旅,與藍軍旅實兵對抗。“車輪大戰”的結果,令人大吃一驚:6:1,藍軍大勝,紅軍慘敗!
第二年,依託位於內蒙古朱日和、安徽三界、河南確山、吉林洮南、寧夏青銅峽和甘肅山丹6個大型綜合訓練基地,包括炮兵部隊、防空部隊在內的中國陸軍29個旅團與6支藍軍部隊實戰化對抗,均為紅敗藍勝。
這樣的結果,震驚了全軍;暴露的問題,震動了軍委!
昨天的輝煌並不等於今天的勝利。習近平尖銳地指出:能打仗、打勝仗方面存在的問題是軍隊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項,有的甚至可以説是致命的。
2011年底,隸屬於原第65集團軍的一個坦克師一分為二,一支留在了燕山腳下,一支挺進內蒙古草原。後者,就是中國軍隊第一支成建制的專業陸軍藍軍旅。而這個坦克師正好就是蒙哥馬利元帥當年曾經參觀過的部隊。
一分為二的兩個旅,人員一樣,裝備一樣,以往的訓練也一樣。然而,當這兩支幾乎一樣的部隊時隔三年首次交手,勝負的天平卻發生了劇烈傾斜。在藍軍面前,紅軍旅第一次遭遇完敗。
張海濤,時任第65集團軍某坦克旅政委。兵敗朱日和的一幕讓他至今難忘:我們兩個旅來自同一個坦克師,分開才三年,結果為什麼不一樣?就是心中的戰鬥力標準不一樣。藍軍旅是在按打仗的標準練兵備戰。但我們旅當時的戰鬥力標準某種程度上還游離在戰場之外。現在看來,習主席提出的“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太及時了。它像一把重錘,敲醒了全軍。
2013年“八一”建軍節前夕,習近平號召全軍:要始終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深入開展我軍根本職能教育,真正使戰鬥隊意識在官兵頭腦中深深紮根。
戰鬥力標準是什麼?戰鬥力現狀怎麼看?戰鬥力建設怎麼辦?一場思想的風暴,從內蒙古草原颳起。如同當年的真理標準大討論一樣,席捲全軍的戰鬥力標準大討論,像尖刀,剖開了中國軍隊戰鬥力建設頑癥痼疾的病因。
“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軍隊打勝仗,最重要的是提高實戰化能力。”
“當兵就是要打仗嘛!這就像工人要做工、農民要種田一樣,打仗和準備打仗是軍人的天職。”
習近平樸實而有力的話語,回蕩在演兵場、訓練場,回蕩在大江南北的一座座軍營。
“唯一的”“根本的”這個雙重定語,像經線和緯線,標定出戰鬥力建設在強軍興軍征程中的歷史方位;就像橫軸和縱軸,確立起戰鬥力標準這個衡量部隊一切工作的時代坐標。
這年金秋,由4萬多名官兵參加的“使命行動”跨區機動戰役演習,在陸海空天電多維戰場拉開大幕。習近平親自審定演習方案。方案明確指示:通過緊貼實戰的課題設置、從難從嚴的臨機導調、求真務實的演風訓風,全過程鍛鍊提高部隊遂行任務的實戰能力。
守不忘戰,將之任也;訓練有備,兵之事也。從那個秋季開始,訓風、考風、演風開始發生悄然變化,參演部隊再不怕出錯而影響形象,再不怕搞砸而丟了面子,再不怕推倒重來而影響考評成績。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打仗需要什麼就苦練什麼,部隊最缺什麼就專攻精練什麼。
實戰化訓練鍛造勝戰之師
歐文堡,美國陸軍國家訓練中心。美軍本土部隊每隔18個月就到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沙漠深處的這處“準戰場”輪訓一次。美國近期3次發動對外戰爭,一次一個樣式。美軍官兵説:“在戰場上遇到的一切,在歐文堡都遇到過了。”
對於任何一支軍隊,軍事訓練就是戰爭的預演。實戰化訓練,歷來是各國軍隊打造勝戰之師的重要途徑。習近平説:“軍事訓練抓什麼?我想就是實戰化。”
2014年3月,中央軍委頒發《關於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準的意見》,系統提出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準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和措施要求。全軍成立軍事訓練監察領導小組,對軍事訓練進行督導督查,建立糾治訓風長效機制。
嚴起來,才能實下去。2017年1月,中央軍委辦公廳通報28起違反軍事訓練制度規定的消息,出現在各大媒體的顯著位置,而此前召開的全軍實戰化軍事訓練座談會,也同樣充滿了直擊問題的火藥味兒。
黨的十八大以來,僅訓練問責一項,全軍就有600多名幹部被取消擬任主官資格、推遲調職晉銜或處分追責。《人民日報》評論稱:這意味著我軍下定決心通過嚴格的訓練執紀監督,推動實戰化軍事訓練再上新臺階。
戰鬥力建設重在打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2013年,全國徵兵工作由冬季調整為夏秋季。剛出校門又進營門,新戰士能否適應軍營緊張的訓練和生活?
11月28日上午,習近平在嚴寒之中來到當時的濟南軍區兵種訓練基地,實地察看新兵團訓練情況。他登上射擊預習場觀摩臺,觀看新戰士刺殺基本動作、自動步槍精度實彈射擊和單兵戰術基礎動作對抗訓練。當新戰士們送上實彈射擊的胸環靶,他認真察看,當場表揚他們取得的好成績。
習近平對從“兵之初”就進行實戰化訓練十分讚賞。他要求部隊突出使命課題訓練,加大對抗性訓練力度,走開基地訓練的路子,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下摔打鍛鍊部隊。
一座座大型訓練基地成為最為忙碌的地方,一系列以“跨越”“礪劍”為代號的實戰化演習一場緊接一場。2014年秋意正濃的時節,中國空軍14個航空兵團成建制飛臨西北大漠,廣袤演兵場上,百名尖子飛行員展開資訊化條件下比武對抗,開始了空軍空戰訓練的一場革命。這,就是自由空戰。而它的獲勝者,將戴上象徵空戰榮譽的“金頭盔”。
自由空戰,就是對抗雙方在不設定條件下自由攻防,依據雙方在空中的態勢、採取的戰法和攻擊效果等情況打分評定輸贏。
作為少數參與“打擂”的80後飛行員,三次奪得“金頭盔”的蔣佳冀,對第一次“打擂”時反敗為勝的“逆襲”記憶猶新:“那一次對抗,我的機型不如對方先進,便決定放手一搏。對方還在數十公里外時,我就開始電子干擾和壓制,以七八個G的大過載高速向對方機動。率先發現對手,毫不猶豫攻擊。回到地上,才知道自己贏了,結果是42:0。”
自由空戰的精髓是自由,它極大地釋放了飛行員的潛能。蔣佳冀贏就贏在觀念新、沒框框,贏在攻防思路多變,打仗不拘一格。
一架架戰機展翅高飛,一枚枚導彈仰首矗立。在視察空軍航空兵某師時,習近平實地考察部隊練兵備戰成果,專門觀摩了導彈模擬訓練演示。坐進某新型轟炸機前駕駛艙,習近平親自體驗操作使用,勉勵飛行員按照“地面苦練、空中精飛”的要求摔打磨礪自己,不斷提高技戰術水準,做到一旦有事就能聞令而動、剋敵制勝。
真正接近戰場,就貼近了戰爭。演兵場上的一系列變化,引發了外媒的關注。外電評論稱:中國軍隊軍事演習安排之頻密,為近年來所罕見。一位在中國軍校學習的外軍留學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中國軍隊雖然幾十年不打仗,但他們打仗的本領和專業沒有丟掉。
只有打造後天的軍隊,才能贏得明天的戰爭
2015年夏季,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全球多地氣溫較往年同期偏高。也許是巧合,中國、美國、日本三個太平洋國家幾乎在同一時期公佈本國軍事戰略,給炎熱的盛夏增加了幾分熱度。
敏感的國外媒體注意到,在《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中,出現了這樣一段表述:把軍事鬥爭準備基點放在打贏資訊化局部戰爭上,突出海上軍事鬥爭和軍事鬥爭準備。
昨天的恥辱來自海上,今天的挑戰還是在海上。
習主席親自領導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把海上軍事鬥爭和軍事鬥爭準備鮮明突出出來。它意味著,一個曾經飽受海上恥辱的海洋大國,不會讓歷史重演了。
2013年8月28日,渤海灣畔,雨霧濛濛。習近平冒雨來到海軍某艦載機綜合試驗訓練基地,觀看艦載機滑躍起飛、阻攔著陸訓練。
這是黨的十八大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習近平第三次視察海軍部隊。一個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海洋強國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海洋,在黨中央的戰略佈局中地位日益凸顯。
看到飛行員們乾淨利落完成了各項訓練課目,習近平熱情鼓掌。他親切接見首批上艦指揮員、試飛員和艦載機飛行員,高度讚賞飛行員在複雜氣象條件下表現出的過硬本領和精湛技藝,勉勵他們勤學精練。
這是一次緊張的行程。當天下午,習近平風雨兼程趕往大連,登上了停泊在大連港的遼寧艦。軍旗迎著海風飄揚,水兵在甲板整齊列陣,接受軍委主席檢閱。習近平深入艙室戰位,察看艦上裝備設施,詢問技戰術性能,鄭重在航泊日誌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離別時,習近平登上舷梯,向水兵們深情揮手,叮囑遼寧艦艦長和政委,你們要牢記職責,不辱使命,早日形成戰鬥力和保障力。
放眼世界,圍繞爭奪戰略主動權,主要國家紛紛調整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從海灣戰爭到伊拉克戰爭,從車臣戰爭到敘利亞戰爭,美俄兩軍一次次把嶄新的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呈現在世界面前。
在一次軍隊重要會議上,習近平指出,研究作戰問題,核心是要把現代戰爭的特點規律和制勝機理搞清楚。現代戰爭確實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看上去眼花繚亂,但背後是有規律可循的,根本的是戰爭的制勝機理變了。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把現代戰爭的制勝機理搞透,否則的話只能是看西洋鏡,不得要領。
一支軍隊的所向披靡,不僅僅在於演兵場上掀起的塵沙,更在於內心深處升騰的火炬。習近平説:“現在不少人嘴上説的是明天的戰爭,實際準備的是昨天的戰爭。”
蘇聯話劇《前線》中的戈爾洛夫曾經是國內戰爭中的英雄,但他因循守舊,經常挂在嘴邊的話就是:戰爭靠勇敢,靠冒險,而不是計算,不是靠無線電通訊設備。當年,劇本在《真理報》發表後,蘇聯軍隊一片譁然,有叫好的,有反對的。有個元帥甚至致電史達林:“請槍斃《前線》作者,把批准發表的人送上軍事法庭。”史達林回電:“學習《前線》才能更好地作戰!”
只有打造後天的軍隊,才能贏得明天的戰爭。
習近平多次告誡全軍,我們千萬不要做蘇聯話劇《前線》中那個固步自封的戈爾洛夫。
2016年4月19日,農曆穀雨。“雨生百谷”,這是一年之中播種移苗的最佳節氣。穀雨第二天,一身綠色迷彩的習近平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人們從當天的新聞聯播中獲知了習近平的又一個新職務:軍委聯指總指揮。
東風灑雨露,匯入天地春。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軍隊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在希望的春天裏,播下了生機勃勃的種子。
就在9個月前,俄羅斯在遠東地區展開自蘇聯解體後最大規模的突擊戰備演習。聯合,成為這場出動16萬人、1200多件大型裝備的演兵行動的最大看點。
聯合,才能攥指成拳;聯合,方能體系制勝。習近平強調,強化資訊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製勝的觀念,發展具有我軍特色的作戰理論和作戰思想。2016年早春,習近平視察國防大學,為中國最高軍事學府清晰定位:要把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突出出來,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深入研究把握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規律。
2017年年初,一則北海艦隊司令員袁譽柏出任南部戰區司令員的消息,引發國內外關注。外電評論説,袁譽柏升任戰區司令員,打破了解放軍五大戰區清一色由陸軍作為主官的局面。這意味著,中國軍隊的聯合作戰體系進入了實質性實施階段。
幾乎在同一時間,中國航母編隊從渤海灣出發,經黃海、東海,一路向南,出第一島鏈。2017年1月13日,浩蕩的航母編隊從南海海域經臺灣海峽,結束跨年度遠海之旅回到母港。它標誌著中國海軍首支航母編隊初步形成作戰能力。
4天之後,由導彈驅逐艦長沙艦、海口艦和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艦組成的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穿越卡裏馬塔海峽駛入印度洋。艦機協同、聯合防空、編隊突擊、精確打擊,從三亞起航的8天8夜,濃濃的硝煙氣息伴隨著遠海航行的每一步;幾乎每一個晝夜,艦艇編隊都在經歷實戰化考驗。
而在3個月前的2016年11月,中央軍委頒布《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暫行規定》。這是中國軍隊首次對軍事訓練實戰化作出剛性規範。它表明,多軍兵種聯合訓練有了強約束、硬章程。
從海上到陸地,從空中到空天,春天有大練兵,夏天有大海訓,秋天有大演習,冬天有大拉練,經費投向投量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中國軍隊的實戰化訓練,唱響了“四季歌”。
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軍隊興
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歸根結底取決於能打仗的人。欲治兵者,必先選將。戰爭年代,選將的刻度是用流血犧牲換來的。硝煙遠去,打仗這個“選將刻度”模糊了。
習近平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能打仗、只想在軍隊混個一官半職、謀取待遇的人,不僅不能提拔,而且要批評教育。”
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軍隊興。選人用人是第一風向標。習近平明確指示:“把那些想打仗、謀打仗、能打仗的幹部用起來。”
根據習主席的決策部署,中央軍委集中對全軍和武警部隊軍級以上領導班子,進行大範圍考核。是否掌握現代戰爭的制勝機理,是否具備指揮現代戰爭的能力,被鮮明地突出出來。它向全軍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選賢任能,用打仗的標準選人用人。
威武之師還得威武,軍人還得有血性。2015年初春,習近平走進了原第14集團軍軍史館。在烈士王建川的遺物前,習近平久久佇立。那是19歲的王建川在陣地上寫給母親的一首詩——
放心吧媽媽,
我已經懂得了“戰士”的含義,
當還擊侵略者的炮聲震撼大地,
媽媽,請你不要把孩兒惦記,
不付出代價怎能得到勝利?
戰士的決心早已溶進槍膛裏,
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
30多年前,也是這樣一個山茶花綻放的時節,一場保衛邊疆的戰鬥打響,王建川衝鋒在前,直至獻出年輕的生命。清理他的遺物,戰友發現了這首詩。
在同大家座談時,習近平談到了王建川烈士的戰地詩,稱讚他“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的軍人血性。習近平指出,打仗從來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軍人必須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平時期,決不能把兵帶嬌氣了。
真正的軍人,時刻緊繃打仗這根弦,肩扛打贏這座山,等待出征這道令。
2015年,黨中央決定舉行盛大閱兵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習近平親自決策:受閱方隊,由將軍領隊!
時任瀋陽軍區空軍參謀長常丁求作為殲—10梯隊領隊,在勝利日閱兵中駕機飛過天安門廣場。而在地面,50多位將軍與普通士兵一樣,用堅定的步伐,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2015年最後一天,我軍現代化建設迎來了一個重要里程碑——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宣告成立。在這一註定載入人民軍隊史冊的日子裏,習主席在八一大樓向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並致訓詞。透過訓詞,人們看到的是最高統帥對這三支部隊新型能力模型的勾畫:陸軍要“加快實現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火箭軍要“增強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加強中遠端精確打擊力量建設,增強戰略制衡能力”;戰略支援部隊要“高標準高起點推進新型作戰力量加速發展、一體發展”。
而在視察人民海軍和人民空軍時,習近平提出的要求,也都包含著“強大”兩字:瞄準世界一流,銳意開拓進取,加快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以搏擊空天的淩雲壯志,加快建設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
“宜將劍戟多砥礪,不教神州起烽煙。”今天的演兵場,正在向著“全系統全要素參與、戰略戰役力量全覆蓋、陸海空天電全維”推進和躍升;今天的中國軍隊,正在努力讓一切戰鬥力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源泉充分涌流——而它的最終指向,就是建設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人民軍隊,向著世界一流軍隊進發。
“勝戰之問”的問號,終將被中國軍人用汗水和熱血拉直,戰鬥力建設永遠在路上。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