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翻翻國家賬本 看看錢花哪兒
7月21日,2016年度中央部門決算集中向社會公開。據統計,已經有103家中央部門公佈了本部門決算,比去年增加了1個;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公開部門決算。今年是中央部門決算連續第七年向社會公開,“國家賬本”公開的內容,有哪些新亮點和新變化?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嚴格執行八項規定,“三公”經費總額繼續下降
“三公”經費支出,是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幾年來,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均實現了只減不增,今年的情況咋樣?財政部公佈的數據沒有懸念:繼續下降。
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48.25億元,比預算數減少14.85億元,下降23.5%;比2015年減少5.48億元,下降10.2%。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用18.19億元,比預算數減少10.3%;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維護費25.87億元,比預算數減少 24.8%;公務接待費4.19億元,比預算數減少50.2%。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2016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與2015年“三公”經費實際支出相比,總額減少了10%以上;與2016年預算數相比,下降幅度更為明顯:公車費用減少了24.8%,公務接待費用減少了50.2%,這個力度也是近年來少有的。“能夠取得這樣的明顯成效,是中央單位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和財務管理制度,大力壓縮‘三公’經費支出的結果。”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具體部門來看,這一變化也很明顯。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國稅系統“三公”經費支出包括稅務總局機關及其所屬省、市、縣國稅局四級3741個預算單位的財政撥款支出。2016年國稅系統中央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預算13.36億元,比2015年預算減少10.16%。在實際執行中,各級國稅部門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規模,2016年“三公”經費支出9.1億元,比2016年預算數下降31.85%。特別是公務接待費支出,比2016年預算數下降45.79%。
“中央部門決算公開,最早是從‘三公’經費起步的,得到了社會公眾的肯定。這幾年,部門決算公開在透明度、覆蓋面方面每年都有進步,社會公眾的關注點也不斷擴大,社會效果越來越好。”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表示。
績效評價公開力度大,項目自評基本實現全覆蓋
“‘國家賬本’向社會公開賬目,不僅要看錢花在什麼地方,更要看取得了多大效益。今年中央部門決算公開的一大亮點,是部門項目績效內容更為豐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説,預算支出績效評價,是對財政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開展的量化評估活動。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有助於公眾全面了解項目實施成效,加強社會監督。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預算績效管理的有關要求,財政部組織中央部門逐步健全重點民生政策和重大專項支出績效評價常態化機制,不斷擴大績效評價範圍,提高績效評價品質,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
從去年開始,財政部選擇部分中央部門項目和政策,以財政部為主體開展重點績效評價。今年財政部選擇中央本級7個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報告,作為2016年度中央決算報告的參閱資料,一同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這些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報告,此次與中央部門決算一起向社會公開。
這些重點項目的共同特點,是社會關注度高、資金規模大、政策持續時間長。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深部資源探測核心裝備研發項目、國家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及服務經費、國家出版基金、“金稅”三期工程第二階段項目、博士後日常經費、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等。
“從評價結果看,多數項目管理較為規範,實施成效顯著,較好地實現了績效目標,但部分項目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前期論證不夠充分、管理制度仍需完善、個別産出和效益指標沒能實現等,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予以改進。”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此基礎上,今年中央部門還首次公開了部分項目績效自評結果,以及《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績效自評是對財政資金使用效果的資訊反饋,對中央部門加強項目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義。中央各部門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基本實現了一級項目和二級項目全覆蓋,成效較為明顯。海關總署、人社部、文化部、民政部、國家旅遊局等一些中央部門,在部分重點項目績效自評中引入專家、第三方機構參與,提高了績效評價的品質,評價結果也更加客觀公正。
“2016年,中央部門對451個項目開展了重點績效評價,涉及預算支出890億元。此次將部分一級項目績效自評結果向社會公開,不僅提升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而且有利於倒逼各部門重視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白景明認為。績效評價結果,應當作為編制下一年度預算、優化項目支出結構、改進項目管理、調整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據。
公開內容不斷細化,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近年來,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取得了長足發展:公開範圍不斷擴大,公開內容不斷細化,公開時間逐步集中,公開平臺實現統一,公開成效逐年顯現。今年,中央部門決算在細化公開內容、改進公開方式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進展。
——經濟分類決算更為直觀。中央部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將由往年每個經濟分類支出數據分頁進行列示,調整為將所有經濟分類支出數據集中在一張表上列示,更加一目了然。
——國有資産佔用情況更為明細。中央部門設備資訊將由往年的公開單價20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細化為公開單價50萬元以上通用設備和單價100萬元以上專用設備。
——回應社會關切更為積極。在繼續匯總公佈預決算政策的同時,首次“打包”公佈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分預算支出政策文件,首次製作決算公開解讀視頻,推動決算公開不僅“能看到”,而且“看得懂”“能監督”。
政府採購,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2016年7月,中央部門首次公開面向中小企業採購情況,包括政府採購合同授予中小企業的份額,以更好地體現政府採購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落實情況。今年,相關情況將繼續公開。“需要説明的是,政府採購支出中授予中小微企業的合同金額高,説明政府採購支援力度大;但是,合同金額小不意味著不支援或者支援力度小。主要是一些重大項目的實施,其貨物或者工程、服務的供應商通常為大型企業,中小微企業不具備實施條件。”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説。
“按照預演算法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各部門各單位政府採購情況,應當從預算、執行到決算形成全過程公開。”竹立家認為,在加大政府採購公開力度的同時,還應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完善公平交易規則,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遏制政府採購活動中存在的一些亂象,確保財政資金花出實效。(記者 李麗輝)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