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事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開拓創新。中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當代中國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國方案”。自然而然,這些新理念成為國際輿論熱點。本期選取了國際輿論中常見的3個關鍵詞:“中國夢”、“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討論中國的新理念給世界帶來了怎樣的思考。
“中國夢”:
激勵世界為明天而奮鬥
今年3月,一則“中國,讓美夢發生”的宣傳片現身紐約時報廣場最顯眼的廣告位置。這則由一家中國民族企業發佈的宣傳片被美國媒體《環球顧問》視為致敬“中國夢”之舉。報道指出,發佈宣傳片的中國民族品牌成立33週年,從一家小作坊到全球知名品牌。這正是實現“中國夢”的萬千群體中一個典型的代表。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之後,“中國夢”迅速成為輿論熱詞。“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印度時報》網站報道稱,“中國夢”的提法與“美國夢”相似。它表明中國領導人希望實現中國人對分享機會和繁榮日益強烈的願望。世界對“中國夢”的實現充滿信心。瑞士《每日導報》以“中國夢”為題稱,相對美國夢,中國人的夢更現實。
“自從‘中國夢’提出以來,這一概念一直引領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肯亞內羅畢大學國際經濟學講師蓋裏雄 伊基亞拉這樣評價“中國夢”在中國國家建設中所起的作用。
巴西瓦加斯基金會國際問題專家羅尼 林斯説,他看到了中國政府在深化改革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看到了中國共産黨正以一種循序漸進但堅定有力的方式打造中國騰飛的基礎,用一個個必要的具體措施去實現中國夢。他深信,中國人民必將實現自己的夢想。
此外,如果説許多國家從中國發展中獲得的實實在在的利益是“中國夢”帶給世界的“有形資産”,那麼“中國夢”對世界的貢獻還包括一項重大的“無形資産”:中國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獲得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借鑒。
近日,超過3000名來自全美和加拿大的中小企業主趕赴底特律參加了阿里巴巴“美國中小企業論壇”。美國一家商業媒體以《阿里巴巴將“中國夢”帶給中小企業——在底特律》為題,指出該論壇“展示了阿里巴巴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賺錢並創造就業機會”。
蓋裏雄 伊基亞拉強調,“中國夢”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夢想,還與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緊密相連。13億多中國人正在加速實現“中國夢”的步伐,10億非洲人也在為實現“2063年願景”而努力奮鬥。“中國夢”和非洲夢相融相通,完全符合人類發展進步的方向。
“‘中國夢’正激勵世界為一個更好的明天而奮鬥。”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副主席基思 貝內特非常感慨地説。
“一帶一路”:
從中國倡議到世界共識
7月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習主席指出,中方歡迎德國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以共贏為目標,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用。這個倡議源自中國,惠及並屬於世界各國。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就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頻頻點讚。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 古特雷斯所説,“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巨大潛力,它的重點在亞歐非,但能夠惠及整個世界。
世界已經開始切實體會到“一帶一路”帶來的紅利。
英國路透社的報道引用連串數據稱,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美國《紐約時報》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去年因“一帶一路”獲得了23億美元的訂單,還想爭奪另外70億美元。花旗銀行或霍尼韋爾公司的情況也如此。
“一帶一路”為世界注入了勃勃生機。美國《華爾街日報》説,“近年來,隨著列車的提速,中國開往歐洲的班列已經有3700列,其中幾乎一半于2016年開通。中國設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開通5000列。”
今年5月,中國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聯合早報》、路透社等外媒都關注到,中國增加了對“一帶一路”的資金支援。報道稱,中國向絲路基金增資1000億元人民幣,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約3000億元。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援“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産能、金融合作。
“一帶一路”贏得了廣泛的認可。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説,“一帶一路”已被視為全球化的新模式,較此前的全球貿易浪潮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
“‘一帶一路’倡議就像是來自東方的使命。和西方完全不同的是,它不摻雜歐美的殖民主義、價值觀以及政治干預。這一來自東方的使命是服務和關照全世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阿聯酋《海灣報》認為,“一帶一路”或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合作模式”。
德國《世界報》網站引用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的話指出,與傲慢的西方模式相比,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更受歡迎的全球化模式,因為它不帶“説教”,“沒有老師,沒有學生”,所有國家都有權塑造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
新加坡《聯合早報》則指出,隨著主要發達國家的參與,“一帶一路”已經從中國倡議變成世界共識。
“命運共同體”:
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
今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系統提出並深入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大命題,在國際上引起熱烈反響,受到各方普遍歡迎和高度評價。
2月,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5屆會議協商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的社會層面”決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
海外媒體認為,“命運共同體”在中國倡導的與鄰為善、互惠互利的周邊外交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韓聯社認為,中國的周邊外交政策秉承“親、誠、惠、容”的友善理念,有利於“命運共同體”的形成,也有利於開創周邊外交的新局面。隨著這一政策的實施,中國在亞洲地區的親和力和號召力會不斷增強。
澳大利亞媒體《金融評論報》稱,“合作共贏”已經成為“習式外交”的關鍵詞。“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名詞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而這些都體現了中國開放和包容的發展模式。換言之,中國提出的這些倡議不僅是對中國自身有利,而且對全球和區域發展都有利。
“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這就是摒棄叢林法則、不搞強權獨霸、超越零和博弈,開闢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用的文明發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英國康橋大學教授馬丁 雅克説。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羅斯 特裏爾主編的《習近平復興中國》一書評價説,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綱領的全球治理體系,展現了對中國和世界各國關係長遠發展的戰略思考,也給國際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帶來新動力。
“從長遠來看,世界各國和聯合國都會從這一理念中受益。”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5屆會議主席菲利普 查沃斯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人著眼於人類長遠利益的遠見卓識”。
中國理念贏得了世界範圍的認同,中國智慧日益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演講中,鏗鏘有力地再次向全世界宣佈,為和平、為發展,中國將與世界同舟共濟、攜手向前。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7月10日 第 10 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