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空前高漲的「雙創」熱情下,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人來到內地,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國家在十三五規劃已經提出了,創新發展就是經濟的新動力,並在粵港澳專章裏明確指出,支援香港青年人到內地創業。隨著國家十三五綱的落實及全面推動“一帶一路”的戰略,香港年輕人也會有更大更多的機會。
香港投資推廣署表示,香港創業型公司的數量由2015年的1558家升至2016年的1926家。包括社會創新、智慧城市、生物技術、零售技術和機器人技術在內的新技術性創業型公司的建立,提振了香港創業型公司的就業數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創業。
吳傑莊,Dr. Johnny Ng,香港青年聯會主席,香港企業家,現任高鋒集團董事局主席。
-1-
公屋裏的“創業夢”
“我出生在一個板間房,小時候家裏非常貧窮。兩三歲的時候,父親申請了香港的公共房屋,之後我們一家四口就生活在一個十幾平方米的房間裏,一直到我去上大學。”相比身邊許多年齡相倣、背景雄厚的富二代或富三代,命運最初似乎並未垂青這個香港街頭的普通男孩。
然而,清苦的生活沒有扼殺吳傑莊心中的夢想種子,更沒有阻擋他改變自身命運的腳步。他至今還記得高考成績放榜前一天的夜晚,他和幾個同學一起聊天,暢想未來。“大家聊到關於三十歲時的期望,有人説想開法拉利,有人説想暢遊世界,我説希望三十歲時有一家上市公司。”憶起青春年少的無知無畏,吳傑莊露出大男孩般的燦爛笑容。
1999年,從香港理工大學系統工程專業博士畢業之後,吳傑莊和3個同學一起揣著兩萬元港幣的初始資金,一頭扎進了火熱的創業大潮,從軟體開發做起,開始拼闖自己的事業。
“那會兒我就是個‘三無人員’。”吳傑莊這樣形容創業之初的自己,沒有資金,沒有人脈,沒有經驗。長達半年沒有生意、合夥人離開、股東撤資、缺乏管理經驗……今天創業青年可能碰到的挫折,當年的吳傑莊都嘗過其中的苦澀。
在創業初期遭遇挫折後年輕他依然腦海中閃過放棄得年頭。有一次,一個談了很久的重要合作被一家日本公司搶走,團隊的成員都十分沮喪,有人説要轉方向,有人説不一定非要自己創下去了。作為團隊的牽頭人,吳傑莊也一度陷入迷茫。但或許是年少時候吃的那些苦,讓吳傑莊比別人多了一份堅韌;又或許是父輩的艱苦打拼,讓他在耳濡目染中明白,改變命運只能依靠自己而非別人。最終,他選擇了堅持。
“作為普通的創業者,我沒有豐富的資訊和資源,不知道哪個最好,只有做下去才可能知道。”説這些時,始終語調謙和的吳傑莊,眼神中流露出一股不服輸的倔強。在他看來,每一個創業者都會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但既然選擇了創業,就不能輕易回頭。
現實終究沒有辜負這個執著的年輕人。2006年,吳傑莊32歲,他的科技公司在美國上市。
-2-
成功背後的方程式
“創業就是一個很奇妙的事情,任何時候都好像充滿機會,任何時候又讓人覺得非常痛苦,這就是創業。”如今,談起與創業相生相伴的欣喜與苦惱,吳傑莊顯露出超乎年齡的淡然。當被問及成功的經驗和秘訣,他神情認真地説,別無他法,就是專注。“成功的創業家沒有一個固定的方程式,但是失敗的創業者有,那就是不夠專注。”
從1999年走上創業之路,到2010年轉向更寬泛的創投領域,10多年間,吳傑莊做的就是一件事,專心研發推廣人臉識別系統的應用軟體,將公司的技術精益求精。甚至,在技術遇到瓶頸時,他選擇的不是另辟蹊徑或是乾脆放棄,而是一個看上去有些固執的“笨辦法”:暫時放下公司首席執行官的職務,北上求學。
“當時我們的人臉識別系統在光線充足的室內很準確,在室外卻不行,香港所有的大學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知道清華的一位教授做相關研究,就想到去做他的博士後。”於是,在北京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冬,吳傑莊在陌生的校園走了近1個小時,抱著一堆材料登門拜訪,毛遂自薦。“我還記得那天冷得渾身發抖,回去就病了兩天。”
功夫不負苦心人。最終,他的誠意打動了那位教授,他由此開始了長達兩年奔波香港、北京兩地的求學生涯,不僅在此期間成功攻克了技術難題,還成為首位讀取清華大學博士後的香港學生,與內地的相關技術領域建立了聯繫。
當然,作為最新銳的科技創業界的前輩,吳傑莊並未因為專注而束縛開闊的商業視角和發展思維。相反,在他認準的領域,他總是不憚于進行大膽的嘗試,將視線放得盡可能長遠。幾年前,吳傑莊創立了全國首個服務大學生校園社交、社團活動的網站奇集網和全國首個實名認證的大學生求職平臺展翅網,如今已擁有一百多萬名註冊用戶。但吳傑莊瞄準的市場空間不僅僅是香港或者內地。“我要做的是一個聯繫全球華人青年的平臺,那些世界各地想了解中國的青年學生都是我們的目標。”説這些時,吳傑莊的眼睛神采奕奕。
-3-
青年創客的引路人
從無到有,從夢想到現實,對於許多正為未來打拼的年輕人而言,吳傑莊的成功讓人艷羨,他的故事更是充滿勵志色彩。作為前輩,吳傑莊也非常樂意給予年輕人鼓勵與支援,因為他們正在經歷或是即將面對的,都是他曾經跌跌撞撞走過的路。
現在,作為香港青年聯會主席和香港青年專業聯盟召集人,吳傑莊有一半的時間都投入在與青年相關的社會工作中。介紹香港學生赴內地實習,搭建青年學生就業創業的網路服務平臺,為青年學生提供創業培訓……“作為一個過來人,又是在香港土生土長,我相信我的創業故事能夠帶給現在的年輕人一些影響,我也希望通過我的能力幫助一些有夢想的年輕人。”吳傑莊説,為此他忙得不亦樂乎。
從2010年開始,吳傑莊就致力於組織及資助香港的大學生到內地各個城市的不同企業實習。“北京、上海、遼寧、內蒙古……幾乎每個省份都有,我希望能為這些香港青年提供一個了解內地的機會,也與內地的青年加強聯繫和交流。”吳傑莊説,幾年來,已有幾千名香港大學生受益於此。
而創業出身的吳傑莊想做的不止這些。在促進兩岸學生增進溝通的同時,他還借助網路平臺進一步成立了一個新計劃,鼓勵兩岸大學生合作創業。“如果香港大學生直接自己來內地創業,沒有人脈資源,失敗率可能接近100%。”深知白手起家不易的吳傑莊,開始扮演引路人和牽線者的角色。他將有類似想法的兩地大學生聯繫在一起,對他們進行創業培訓,指導撰寫商業計劃書,併為其中的優異者提供資金。
“效果還挺不錯,我們連續做了3年,每年大概15個團隊中有80%真的成立了創業公司,有超過20家一直堅持到現在。”説到這,吳傑莊言語之間流露的興奮絲毫不亞於談論自己的事業成功。
另外,吳傑莊公司旗下的奇集網和展翅網還聯合啟動了“奇集大學生創業扶持計劃”,設立千萬創業孵化資金作為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啟動資金,併為更多有創業夢想的青年學生提供導師指導、商業模式開拓、戰略管理諮詢等一系列支援。吳傑莊認為,香港有些青年沒有到過內地,通過網際網路並沒有看到內地的全貌,不知道祖國的變化已經是翻天覆地了。
“一般香港朋友到內地有種‘過客’的心態。我覺得到內地創業要成功的話,必須要有‘主人翁’的心態,要能融入當地的生活和文化。”
吳傑莊接受央廣香港之聲記者紫桐採訪
-4-
香港青年應該把握好“一帶一路”的好機遇
吳傑莊認為,目前“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青年來説是很大的機遇,是實現自身發展的良好突破口。香港青年可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背靠祖國,把工作做好,還可以解決向上流動的問題。他指出,內地市場廣闊,香港青年有比較國際化的視野。兩地青年可以一起發展,優勢互補,達到雙贏。
他希望促進兩地青年一同共用”一帶一路“新商機。香港青年可以做一些教育類、義工類的領域,因為香港青年喜歡做這方面,先利用民心相通,再獲得機會。香港青年聯會會做交流團助推兩地青年合作創業。“我相信如果他們能夠抓住機遇,定能很好地發展起來,希望香港青年能夠繼續發揚獅子山精神,不怕吃虧、不言敗”。
注:部分圖片文字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