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新餘:張小紅和她的夏布繡博物館

2017年06月21日 18:15:50  來源:新餘新聞網
字號:    

  夏布繡博物館,畢竟只是張小紅夢想的一部分。

  張小紅正在刺繡。

  夏布繡博物館館藏江西民間刺繡。

  位於新餘市城北北湖路與長林路交匯處的夏布繡博物館。

  一

  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私人博物館,應該是1905年張謇在江蘇創辦的南通博物苑。

  是年,中國第一個資産階級政黨同盟會正式成立,留日學生陳天華蹈海自絕,吳樾刺殺五大臣未成身殉革命,淩遲、梟首、戮屍三項重刑被清廷刪除,北洋六鎮新軍全部練成共計七萬人,清廷下詔廢除延續1300餘年的科舉制度,清廷選派宗室出洋學習武備……大廈將傾的清朝,一邊是革命黨人緊鑼密鼓籌備暗殺和起義,一邊是清廷新政改革響雷細雨般地進行。

  與革命黨及改革派不同的是,清末狀元張謇認為只有引入新的國民精神,才能革除積弊,讓中國重新煥發生機。而這麼一種新的精神,則需“教育為母,實業為父”。博物館,正是教育的一部分。故爾,張謇為南通博物苑設立了自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部,南洋的鳥類、澳洲的袋鼠、各地藥用植物、全國各省礦石的標本,以及漢代銅鼓、宋代龍泉窯青瓷爐無不在列,甚至有恐龍化石與鯨魚骨架。並且,一切文物標本,皆注有“漢名、洋名、東名”。天才而精力充沛的張謇,讓我國第一傢俬人博物館就具備了博物館最富光輝的精神——公共性和人文主義。可以説,張謇積個人之力興建的這座具有非凡歷史意義的博物館,並非僅為個人收藏癖好,而用心於拓寬人的視野,激發人的興趣,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

  歷史的車輪轉過百餘年,站在推進文化強國戰略的今天,回顧張謇所引領的中國私人博物館的創建路,不免讓人感慨良多。上世紀90年代始,私人博物館在西方國家的創建如火如荼,並趁勢波及私人建館沉寂了幾十年的中國,以致有專家預言,21世紀是私人博物館的世紀。的確,這些年,私人博物館在中國土地上宛如雨後春筍,其數量、檔次及形式不一而論。並且,每一傢俬人博物館的主人,在文化傳承、個人實力展示及精神追求等諸方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博物館,這個曾經在尋常百姓看來更多地顯示高大上、神聖莊嚴、神秘莫測身份的場所,當它猶如天宮仙子紛紛下凡人間時,是否可以説,一個文化繁盛的時代已然來到?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私人博物館已超過1100家。

  在這1100余傢俬人博物館中,位於仙女下凡地、抱石故里新餘的夏布繡博物館,無疑因其獨特而在群星閃爍的銀河顯得特別璀璨。夏布繡博物館的獨特,在於它的創建者張小紅曾經是一名下崗女工,在於它是刺繡行業的第一傢俬人博物館,在於它的貸款興建,更在於張小紅為它所歷經的種種磨難。

  二

  張小紅説,她也記不清到底從何時起,心中已植根建造一家博物館的夢想。但可以肯定的是,夢想的雛形,是在張小紅下崗外出學藝回來的創業初期。有一回,她深入贛西一個小村莊與民間繡娘探討刺繡技藝時,繡娘漫不經心説出的一番話,帶給張小紅極大的心靈觸動。那名繡娘隨口聊道,最近村裏先後來了好幾個外地人收購夏布蚊帳、夏布刺繡,口圍、肚兜等民間手工繡品,説是拿到國外能賣好價錢。再過一兩年,這樣的東西肯定會在村裏絕跡。張小紅一聽,心頭不由得隱隱作痛。她想,以前總有人説江西沒有刺繡歷史,現在,這些散落在贛西大地上的夏布繡品,卻一件件被人收購賣到國外去,這是多麼令人痛惜的事情啊!今後我們江西的刺繡歷史倒真的無處可尋找了!為什麼我自己不可以將它們買下,將來建一家博物館展出,也算是為搶救保護夏布繡品,挖掘夏布繡的歷史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説幹就幹。於是,張小紅在下鄉調查民間刺繡文化、交流刺繡技藝時,給自己下達了一項新任務,那就是像小商小販一般討價還價收購繡品。

  如今,張小紅更願提及的是那時每收購一件珍貴的繡品,所帶給她的激動與喜悅。有一次在宜春山間的一戶人家,她軟磨硬泡一整天,直至黃昏才終於讓女戶主鬆口,極不情願地將一件清代的染色夏布女式上衣出售。當她小心翼翼地將夏布上衣裝進一個手提袋,緊緊地捧在懷中離開村莊時,月亮已經挂在半空。她急匆匆地行走在蟲聲啁啾的山間小徑前往鎮上投宿,欣喜溢滿心間,夜色中竟然沒有感覺一絲害怕。至於孤身一人走村串戶翻山越嶺所遭受的苦,張小紅似乎不願過多提及。但無論如何,張小紅足跡所遍佈的江西中西部地區的山山水水,不會忘記這名纖弱女子風裏來雨裏去的剛毅身姿。那些與她打過交道的淳樸老表,也許一直記得張小紅誠懇的話語、親切的笑聲,還有她曾許多次衣衫淋濕狼狽不堪地出現在他們面前。

  2005年夏季的一天,張小紅聽説分宜一位老婆婆家裏有一套夏布繡枕頂繡品。第二天,張小紅提著水果坐車近兩小時下車後,步行半個多小時找到居住小村莊一隅的老婆婆,誠懇地表達了收購枕頂繡品的意向。老婆婆微笑著不置可否。張小紅便將水果放在八仙桌上,挽起袖子開始幫老婆婆收拾房間,其後又陪同老婆婆下地幹活。整整一個星期,張小紅每天往返新餘與老婆婆家,聊閒天,做家務,幹農活,臉黑了,人瘦了。第七天傍晚,張小紅拍拍身上的塵土,準備回家時,老婆婆過意不去了,訕笑著對張小紅説:“閨女,吃了你這麼多水果,又勞你做了好幾天活,真是不好意思啊!那件東西,去年我已經賣給別人了。好閨女,早知道會有你這麼誠心的人,別人就是出天價,我也要將那套夏布繡枕頂繡品留下來賣給你啊!”

  記憶中尤讓張小紅滿腹委屈的,有一次,她在一戶人家家裏就一件繡品談好價錢後,張小紅便將錢交到了女主人手中。可當男主人上樓拿下繡品準備遞給張小紅時,令人難堪的事情發生了,女主人擋在張小紅前面説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男主人先是一愣,隨即將繡品藏在身後附和。張小紅滿臉漲紅説自己給了錢,並説出剛才給的一疊錢中有幾張百元、幾個拾元、幾張五元。女主人不慌不忙將全身上下的口袋翻了個遍,然後理直氣壯地説,不僅她身上沒有這些錢,就是她家裏也沒有這麼多錢。要不,張小紅可以隨便搜查。張小紅怎麼敢啊!她只能眼淚巴巴地求告,女主人一見此情形,更覺得她好欺負,便一邊將張小紅推搡至屋外,一邊嚷嚷張小紅耍賴,男主人則更來勁頭,説是要打電話報警將張小紅抓去派出所。喧鬧聲引來許多村民,張小紅想將事情經過訴説清楚,可女主人先聲奪人顛倒黑白,於是張小紅又被村民一番指責。無奈,張小紅只好噙淚再次交錢,然後抱著繡品在一片責難聲中灰溜溜地離去。

  有波折,有艱辛,有歡欣,有收穫……就這樣,那些散落在贛鄱大地的珍貴繡品,一件一件累積到張小紅的家中。面對這些寶藏,張小紅漸漸感覺到一家屬於自己的博物館似乎觸手可及。可與此同時,她心中也越來越不安。因為收購繡品花費鉅資方面,她一直瞞著自己的丈夫李桂林呢!當她大包小包地把繡品往家裏搬時,她每每對李桂林説,這是人家原來準備丟掉,聽她想收藏便送她的。或者,她太喜歡了,就花幾個小錢買下的。的確,張小紅撒謊了,有好幾件上萬元數萬元的“無價之寶”,她都對李桂林説收購價是千余元或者數百元。面對家中堆積如山的一箱箱私藏,李桂林終於開始懷疑,不住地盤問張小紅的真實想法。張小紅只好坦白,李桂林為之陷入沉默。幾天后,他鄭重地對張小紅説:“小紅,你現在的創業還剛剛步入正軌,收益菲薄,家中積蓄也有限,夏布繡的發展還需要很多的資金注入,你把家裏的錢都拿去買繡品,今後怎麼去參與刺繡行業的競爭?建夏布繡博物館,按説那也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就是想建,也不可能籌集那麼多資金。小紅啊,你就別好高騖遠,還是好好地做刺繡吧!”李桂林説得有道理,張小紅只能微笑以對,點頭答應好好。然而這以後下鄉,她依然我行我素。李桂林生氣了,當張小紅再一次提回一大包繡品時,他有幾天黑著臉不搭理她。張小紅可不想讓夫妻關係持續僵持,她一面笑臉賠不是,一面不斷地做李桂林的思想工作,她聊著這些繡品的重要價值,聊著她所熱愛的夏布繡所需要挖掘的歷史,聊著一家博物館對夏布繡發展的意義,聊著自己不可動搖的信念……

  也不知是張小紅的話語打動了李桂林,還是李桂林深知妻子脾氣犟這即成的事實難以扭轉,或者,原本就是他心疼妻子風餐露宿櫛風沐雨的辛苦,反正,從此李桂林沒有再為張小紅收購繡品“鬧彆扭”。甚至,這以後,李桂林總是想方設法擠出時間陪同張小紅下鄉,並且在他的帶動下,張小紅的兒子兒媳也不時跟隨她下鄉。

  張小紅,這位江西民間刺繡的孤獨採集者,從此不再一人行走在鄉野小道山水之間。

  三

  隨著張小紅的創業路越走越寬,夏布繡越來越被市場和社會認可,張小紅對夏布繡的發展也有了深入思考與重新定位。於是,一個更遠大更宏偉的目標已然明晰:夏布繡要與四大名繡比翼齊飛,成為刺繡行業的第五大名繡。如此,建造夏布繡博物館,讓其成為展示夏布繡遺跡風貌當代風采,提升夏布繡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鎮,無疑成為當務之急。

  按説,張小紅下崗後立志創業,理應得到所有人的尊重。然而,當張小紅想尋求在土地資金方面的資助建造博物館,因而四處請托宣傳夏布繡,遞送相關報告時,她的下崗女工身份,卻被某些人戴上有色眼鏡看待,不僅夏布繡的發展被他們當成是蘇繡的衍生品,並且張小紅的創業也成為矇騙圈錢的勾當。有一次在市裏的一個大型會議上,正輪上張小紅髮言,她剛説出“我們渝州繡坊……”幾個字,就被主持會議的領導截口打斷,那位領導指著張小紅説:“你那渝州繡坊沒什麼發展,就不用談了。至於夏布繡,不就是在苧麻布上繡繡花嘛,更沒有什麼好談的。聽説你還想建一個什麼夏布繡博物館,這不是天方夜譚嗎?好了,下一個!”一番不分青紅皂白的斥責,頓時令張小紅臉色刷白,淚如雨下。

  言語的抨擊,行動的打壓,確實曾讓張小紅一度喪氣過。但她每每迅即振作起來,繼續義無反顧地做著籌建夏布繡博物館的宣傳工作,繼續多方尋求幫助。終於,張小紅的誠心、執著及追求感動了許多領導,他們陸續向張小紅伸出了援助之手。有兩次,政府方面力排眾議,規劃土地給張小紅建造夏布繡博物館。

  第一次是市裏經過協調,決定在市區某處劃定一塊土地給張小紅建造博物館。張小紅得知消息後,想著不久家中那些收藏的珍品終於可以大方示人,夏布繡終於可以驕傲地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歷史,她簡直欣喜若狂。然而,原居戶的拆遷工作在推進過程中,卻遇到了一些不可想像的阻力,幾個月下來竟然毫無進展。剛開始,張小紅還信心滿滿,認為假以時日,拆遷肯定能完成。可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拆遷依然停滯不前。如此,張小紅也就不再抱希望。

  第二次,張小紅遇上了對夏布繡大力支援的時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位推動下,市裏協調一單位提供數十畝地給張小紅。數十畝地,讓張小紅有了更大的“野心”,她的規劃是建設一個夏繡園,不僅包括夏布繡博物館,還有夏布繡藝術研究所,夏布繡體驗館……誰知雙方在交涉“二通一平”和土地價格時,對方提出的條件,張小紅夫妻難以接受,因為以他們當時的經濟實力根本無力承擔。無奈,張小紅只能選擇放棄。

  兩次費盡週折,不僅一無所獲,還陷入不少是非糾葛中,這讓張小紅煩惱不已,她想政府已經為自己想得夠多,也非常盡力,只是目前條件尚不成熟,看來只有另想辦法。那時,一直關注張小紅髮展成長的一位市領導,正好從上面爭取到一筆扶助資金,這其中就包括以夏布繡發展項目打包在一起的數百萬元。因種種因素,當時這筆錢沒有進渝州繡坊公司賬戶,但約定屆時須轉給張小紅。於是,張小紅決定動用這筆錢買一個現成的場所打造博物館。但老天似乎存心要繼續磨礪張小紅的心志一般,當她與對方協商轉賬時,對方要求張小紅提供對等抵押擔保。

  “你説我有那麼多錢的抵押擔保,還幹嘛去求人?這是明顯的不想給啊。可人家不給,我也沒有辦法……”事隔多年説起這事,張小紅依然眼含熱淚,哽咽不已。

  夏布繡博物館的建造之路,似乎在2010年走到了它的無望盡頭:求助遇阻,自身無力。張小紅整天為之愁眉不展。李桂林勸説張小紅:“你為建博物館吃了那麼多苦,看了那麼多人的臉色。既然盡了最大努力都無能為力,小紅,你就放棄吧!”

  但張小紅怎麼可能放棄呢?正如她自己所説,如果我碰到困難就放棄自己的追求,那就不會有今天的張小紅,更不會有今天夏布繡的璀璨綻放。幾年後,機會終於開始垂青這名執著于夏布繡的女子。2013年,夏布繡的銷售收入創張小紅創業以來歷史最高。同一年,她獲得省裏一項人才扶持獎勵資金。夏布繡博物館的建造,再次被張小紅提出。這一次,家人們達成了一致。李桂林和兒子李良思、兒媳吳婉菁一邊在網上查詢房源,一邊利用空閒時間城南城北四處實地查看樓盤。張小紅呢,她開始興致勃勃地規劃博物館的構架擺布。兩個月後,長林路上一棟兩層商住樓面被他們選定。經初步諮詢,完全符合建造私人博物館的條件。

  樓面基本選定後,張小紅很高興。可李桂林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憂心忡忡,難以做出決定。原來他經過初步框算,將這個樓面買下,到打造成一個合格的博物館,最終要花費近800萬元。按他家的經濟實力估算,那還得貸款400余萬元。為此,李桂林希望張小紅再緩幾年計劃此事。張小紅根本不容商量,只一句話摞給丈夫:“不能再拖了!”李桂林苦口婆心地説,貸幾百萬元或許不是大問題。問題是,家裏所有的錢都投去建博物館,公司發展的流動資金就非常緊張。還有,我們都一大把年紀了,將來萬一遇到困難,説不定就會給孩子留下一大筆債務……張小紅不聽李桂林的解釋,只是死死地咬定博物館必須馬上建。這一回,一向對妻子“惟命是從”的李桂林不樂意了,他無論如何不想背負鉅額債務。為此老倆口有幾天彼此誰都不搭理誰。在這節骨眼上,李良思和吳婉菁小倆口堅定地站在了張小紅一邊。吳婉菁勸李桂林不要有太多思想負擔,要相信夏布繡一定會有更大發展,她説為了夏布繡事業,她與李良思願意和兩位大人一起承擔所有債務。小倆口的支援態度,最終促使李桂林下定了決心。

  其後,經過一家人商量,李桂林忍痛將以前購置的兩套房子拋售,又向銀行及親朋好友貸款300萬,盤下了那棟樓面。很快,上海一家專業的博物館布展公司應邀前來……

  四

  2014年7月12日,夏布繡博物館在新餘隆重開館。那一刻,再精準的語言,再巧妙的藝術手法,都難以表達張小紅的複雜心情。毋庸置疑,其中一種情緒自始至終高昂在前列,那就是:高興!

  此時的張小紅,名片上的頭銜是:中國刺繡藝術大師、中國十佳民間藝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刺繡專業委員會理事、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夏布刺繡代表性傳承人、江西省民協副主席、新餘市民協主席……並且,她還是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和中國工藝藝術百花獎金獎的獲得者。諸多榮譽記錄了她在刺繡尤其是夏布刺繡領域的堅守和影響力,同樣也見證了一名追求者的艱辛付出與堅定信心。可以説,從一名2002年的落魄下崗女工,到頭頂數十個光環的女企業家;從簡單的飛針走線,到在藝術殿堂裏勾勒贛鄱人文;從最初迫於生計學習技藝,到如今懷揣夢想傳承夏布繡,傳奇15年,張小紅憑藉著一股韌勁,邁過一道道坎,開啟一扇扇窗,用一根繡花針,繡出了自己色彩斑斕的人生。

  開館時,各大名繡的國家級大師以及各大名校的美術系教授應邀而來。當他們參觀完夏布繡博物館後,一個個都讚嘆不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硯祖在研討會發言時説:“將來對我們刺繡的發展,四大名繡之外,再添一大名繡那就是夏布繡。”

  夏布繡博物館位於新餘市城北北湖路與長林路交匯處,建築面積650平方米,外形古樸莊重,在整條街上顯得卓爾不群。館內藏品達1100余件(套),其中江西民間刺繡文物類1000余件,藝術刺繡100余件,目前展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邁步進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副長2米、高2.2米的雙面夏布繡,它將傅抱石先生的名作《麗人行》中的韻味表現得淋漓盡致——“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作品採用透底針、虛實針等多種針法,似虛非虛、似實非實,與夏布的自然肌理高度融合,整幅繡品色澤古樸,栩栩如生,散發出典雅深沉的獨特魅力。在一樓設有張小紅大師工作室,夏布繡藝術精品區,可欣賞到獲獎夏布繡精品作品《滕王閣》《楓落吳江圖》……。與張小紅大師工作室相鄰的還有榮譽展示廳,裏面陳列著張小紅和她的公司所獲得的各類獎盃證書。

  由樓道上二樓,是博物館的主要展示區,由復原區、活態傳承區、夏布繡研究所、公共文化交流區四部分組成。長20余米、寬五六米的的復原區,中間一列展櫃,兩邊墻壁或懸挂或擺設刺繡品,在柔和的燈光照射下,盡顯幽靜,整潔,素雅。陳列的各個朝代各式各樣的肩褡、口圍、枕頂、肚兜、三寸金蓮繡花鞋等生活刺繡用品,傳統的手工夏布織機、明清雕花木床刺繡帳幔、帳簾……仿佛正以它們生動的姿態,向參觀者訴説一個個久遠或離奇或瑣碎,但註定是煙火縈繞的故事。至於新石器時代的骨針,漢代的麻底紡瓦當,北宋的陶搓線球,清代的針筒,民國的手繡繃架,諸如此類,不得不讓參觀者感佩收藏者的心機。復原區大體上由三章構成,第一章為女紅中的首紅,較為簡略地陳述我國歷朝歷代的刺繡及刺繡藝術分佈情況;第二章為江西民間刺繡,主要通過實物展示,讓參觀者了解江西民間刺繡的針法、技法、材質,進而了解江西的民俗、民風和民情;第三章為中國夏布繡,主要介紹夏布繡的起源及盛行,突出其在彰顯本土文化的同時,注重吸引外來文化元素並加以提煉,最終形成夏繡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創作魅力:粗獷質樸,典雅深沉,針法繁雜,淡彩暈染,頗具水墨丹青之獨特神韻,是“中國刺繡藝術中的文人畫”。

  活態傳承區也即傳習所,是對傳統博物館的創新,成為了夏布繡博物館的一大亮點。此前的博物館,大都只有靜態的物品或者影像資料,並沒有動態的演示。而夏布繡博物館將靜態的藏品展示和動態的現場刺繡結合,參觀者即可以欣賞到歷史的“化石”,又可以觀摩身著古裝的繡娘演示活生生的夏布繡工藝,欣賞新鮮出爐的夏布繡作品。甚至,如果心動的話,參觀者不妨在夏布上飛針走線。

  人間榮衰數千載,館中清朗三五時。在夏布繡博物館或漫步,或駐足,或小坐;或仰頭,或俯身,或貼窗,一個上午的時間,一天的時間,總是悄然而過。這館內的物,這館內的人,縱然默然無語,但還是能讓人時時感覺一種文化的流淌,一種精神的昇華。

  2014年,于張小紅而言,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毋庸置疑,夏布繡博物館的建成,對張小紅的個人創業,對夏布繡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歷史意義。我們無法想像,于靜寂中,當張小紅一個人于館內瀏覽這些自己千辛萬苦收集來的繡品時,她心中涌現著怎樣的歡悅;當張小紅回顧自己為著建造博物館所流過的淚,所遭受的罪,所經歷的苦時,她心中又會有怎樣的感慨。“的確,開館那幾天,我很激動,很興奮,過去的一切都像放電影一樣在腦中呈現。但很快,我就冷靜下來了。因為,還有更大的夢想等著我去實現。”張小紅如此説。

  有夢想的人是幸運和幸福的。

  夏布繡博物館,畢竟只是張小紅夢想的一部分。

  五

  有人説,一座博物館,格局可大可小,但它必然要引人領略某一方面的造物精華、人類創造,塑造見識廣博、懷著興趣和好奇、有教養的民眾。無論自覺或者不自覺,它都應以這樣的人文精神為根基。

  張小紅一直都有這樣的自覺。她曾説:“這些刺繡作品是無形的資産,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我要把夏布繡博物館建成一個愛國、愛家、愛民族的教育基地,讓更多的人了解前人的歷史,讓更多的人和我一樣熱愛它。”遵循於此,夏布繡博物館作為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基地,正逐漸成為展示地域民間刺繡創新,服務經濟發展,提高市民素質,濃縮地域特色,推動生態和諧的窗口;正逐漸成為新餘市開展社會宣傳教育,激發普通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了解掌握新餘歷史文化的一張地域文化名片。據不完全統計,開館兩年半時間,夏布繡博物館已接待個人、團體遊客超過10萬人次,開展各種教育活動近百場次。

  參觀者在驚嘆館內珍藏之豐厚、歷史底蘊之深厚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嘆張小紅這名嫻靜纖弱的女子,身上所蘊藏的不可思議的鬥志。

  不錯,張小紅也是獨特的,獨特就在於她既不是千萬億萬財富的坐擁者,也不是什麼奢侈品的收藏家,卻憑著自己的一己之力,與家人一道打造出了這家世間絕無僅有的夏布繡博物館。

  歷史終將證明,這家在行業內擁有首家地位的私人博物館,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作用必將越來越凸現。

[責任編輯:盧佳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