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京津冀及周邊28個城市有5.6萬家環保“黑戶”

2017年05月25日 09:11:0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環保部調集了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計劃用一年時間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28個城市進行25輪督查。這樣的執法力度目標十分清晰——保衛藍天。

  最新的數據是,4月7日至5月19日,一個多月的時間內,督查組共檢查了1.2萬家企業,有8000多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其中沒有任何治污設施的“散亂污”企業3000家。

  事實上,環保部每天都在更新問題清單,結論大同小異,問題企業佔七成,其中1/3是“散亂污”。

  這些數字也引發了諸多討論:為什麼檢查的企業中近七成存在問題;“長了牙”的最嚴環保法已執行兩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進入收官之年,為什麼還有大批沒有任何手續和沒有任何治理能力的“散亂污”企業潛伏在京津冀地區;為期一年的環保督查能不能換來藍天?

  帶著這些疑問,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獨家專訪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深入了解這輪藍天與霾背後的博弈。

  5.6萬家“散亂污”企業成主要污染源

  環保部每天公佈的問題清單中,一個新名詞高頻出現——“散亂污”。

  田為勇給“散亂污”企業貼上了這樣幾類標簽:沒有工商登記、沒有環保手續的“黑戶”;工藝落後,不符合産業政策;沒有任何治理設施、污染較重;不符合當地規劃佈局;只有個別經營者受益,嚴重危害周邊群眾健康。

  這樣的“散亂污”在京津冀及周邊的28個城市中有多少?環保部根據各地上報的情況初步統計的數字令人瞠目結舌:5.6萬家。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執行兩年,為什麼今年才開始嚴打“散亂污”?田為勇解釋説,對“散亂污”發力,可以看做是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掃死角階段。

  前期的治理瞄準的是鋼鐵、化工、機動車等排放大戶。隨著治理深入,一些隱蔽的、分散的、不在冊企業的污染問題被凸顯出來。

  尤其是去年冬天幾次紅色預警期間,環保執法人員在一線發現,“散亂污”這個特殊的群體,其實是很多地方最主要的污染源。

  在督查緊盯的28個城市中,“散亂污”企業群絕非個案。田為勇説,曾經隱蔽的“散亂污”企業群已成為今年藍天目標的攔路虎之一,必須花大力氣整治,環保部的要求是,10月之前,不能完成整治的企業一律關停。

  靠“天眼”指揮,人海戰術也得科學發力

  一個在業界引發廣泛爭議的現象是,大規模督查啟動的這一個多月間,督查人員發現有環保問題的企業比例高達70%,有的督查組甚至“百發百中”,所查企業個個有問題。這是不是意味之前兩年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放過了這些問題企業,此前的環境執法出了問題?

  田為勇説,揪出問題企業的比例高了,是因為這輪督查行動動用了一項在全世界都算得上頂尖的技術——熱點網格分析法。

  他進一步解釋説,通過衛星遙感和大數據分析,專業人士可以獲取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累計的濃度數據。環保部門再進一步細化,把整個督查的地區劃分成3.6萬個33平方公里的網格,並根據濃度高低選出大氣污染濃度最高的2980個網格進行重點檢查。

  事實證明,污染濃度高的網格一定藏著污染源,要麼是鋼鐵化工這類大企業,要麼是散戶的污染集群。田為勇説,靠衛星、大數據去找隱蔽的污染源是有的放矢。

  通常一個督查組由8名執法人員組成,每輪檢查持續兩周,而且一定是跨行政區交叉檢查。

  解決“散亂污”,最終需要地方政府下決心

  5月10日,環保部通報稱,將對廊坊市的大氣治理問題進行掛牌督辦,理由是該市部分“散亂污”企業集群違法排污問題突出,而問題的根源在於部分基層黨委、政府認識不到位、履職不到位。

  田為勇説,此次大督查不僅要發現污染問題,更重要的是督促地方政府承擔起責任,既要督企,更要督政。所以在調集5600名執法人員去一線發現問題的同時,環保部每個月還將派出巡查組,督促檢查地方政府整治、取締違法排污企業的力度。

  根據發現的問題,從5月起,環保部已陸續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28個被督查的城市提交了其轄區內的問題清單,環保部巡查組每個月會把問題清單上的企業整改情況梳理一遍。

  田為勇説,目前,環保部已向地方政府遞交了2000份問題清單。在以後每個月的巡查中,環保部都要按“完成整改、正按進度整改、整改進度慢、未整改”等四個尺度對地方政府的整改力度進行考核,轄區內整改力度緩慢的地方政府,環保部將進行公開約談,或是對該地區進行環保區域限批。

  其間,田為勇聽到最多的質疑是,環保揮刀斬向這些成千上萬的企業,是否會影響當地經濟發展。

  在田為勇看來,這些“散亂污”企業絕大部分沒有工商登記,對地方經濟其實沒有任何稅收貢獻,但卻給地方留下了環境的爛攤子,整治和恢復的費用難以估量,危害群眾健康的損失更是難以估計。這些“散亂污”企業集群與中央對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的定位也嚴重不符,應該作出調整。

  在田為勇看來,如果5.6萬家“散亂污”企業都能管住,加上鋼鐵化工類大企業也能確保達標,那麼今年的藍天目標是可望可及的。

  本報北京5月24日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