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雄心”成熱議話題 合作發展讓中國“朋友圈”不斷擴大

2017年05月15日 15:35:29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正式拉開大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聚焦北京盛會的同時,許多外媒把目光投向廣闊的“一帶一路”沿線,穿梭于中國和歐洲間的貨運列車、寮國崇山峻嶺中的鐵路隧道、希臘的港口、非洲的首條電氣化跨國鐵路……都成為他們眼中體現“中國雄心”的符號,並試圖從中探究“一帶一路”得到廣泛響應的秘訣。

  高峰論壇期間,“一帶一路”不斷傳出具體合作成果。路透社14日報道稱,尼泊爾財政部官員透露,尼方正與中方談判建設連接中國西藏和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跨境鐵路項目,總投資高達80億美元。此前一天,巴基斯坦政府宣佈,巴方與中國簽署價值近5億美元的新協議。13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宣佈,其理事會已批准包括巴林、智利等國在內的新一批7個意向成員加入,亞投行成員總數擴大到77個。

  “全球化2.0”,《洛杉磯時報》用這樣的標題列舉“一帶一路”取得的成績:上月中緬石油管道正式投入運營,中國開始繞過馬六甲海峽從緬甸海濱向本國運油;今年早些時候,非洲首條電氣化跨國鐵路投入運營,這條鐵路連接衣索比亞和吉布地兩國;去年,隨著伊朗國際制裁逐漸取消,第一列從中國華東地區駛出的貨運列車抵達伊朗……這些項目反映出中國的雄心正一步步將半個地球納入倡議中來。

  從2013年下半年習近平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不到4年時間裏,“一帶一路”緣何受到如此廣泛的認同?《聯合早報》稱,中方已和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就共建“一帶一路”簽署了合作協議,這次論壇期間還有望再與近20個國家和20多個國際組織商簽合作文件和協議。“一帶一路”在最近一年尤其獲得加快落實。中國去年在沿線國家新簽的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額達1260億美元。今年1月,首列從義烏到倫敦的中歐班列出發,近三周的軌道旅程比海運快了一個月。中國在供應不穩定、物流渠道不暢通的國家建發電廠和修路,既能降低中資企業在當地設廠的營運成本,又能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在政治和戰略的紅利方面,“一帶一路”最明顯的功能之一是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

  “越來越多的火車正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穿過門戶城市阿拉山口駛向西方,其中蘊含的地緣政治意義非比尋常。”《華爾街日報》稱,4年來,海外貿易保護主義之風狂吹不止,中國卻憑藉“一帶一路”這塊基石努力爭當全球化的捍衛者。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希爾曼表示,眼下全球舞臺上有抱負的國際化構想不多,“一帶一路”是其中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和平、發展、合作是人類的三大主題,“一帶一路”倡議把這三大主題弘揚到最高境界。“一帶一路”是發展導向的全球化,過去的全球化是規則導向的。在發展問題上,我們願意和其他國家分享探索和經驗,但不強加於人。王義桅説,發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現在民粹主義在發達國家抬頭,就是因為發展問題沒有解決好,存在經濟停滯等問題。對發展中國家來説,更是應該抓好發展這個主題。

  【環球時報駐外特約記者 李珍 青木 辛斌 環球時報記者 姚麗娟 王偉 魏輝 甄翔 柳玉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