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帶一路】為古老航路注入時代內涵

2017年05月09日 13:31:37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2000多年前,一條海上航路將亞歐非幾大文明連接起來,開啟了三大洲相互間的政治交往、貿易往來、文化交流……世界文明曾因“海上絲綢之路”交融和發展。2013年10月份,習近平主席訪問東盟時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自此,這條古老的航路被賦予了時代新內涵。

  千年海風吹,揚帆再起航。4月5日到4月14日,《經濟日報》記者一路走訪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探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如何譜寫互惠共贏的時代新篇章。

  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

  習近平主席曾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基礎,要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注重在人文領域精耕細作。在我國沿海地區,政府和企業積極推動海內外人文交流,挖掘歷史資源,推動當代文化傳播,探尋中外民心相通的路越走越寬。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沿海歷史上分佈著許多重要港口,包括合浦、廣州、泉州、福州等。港口城市留存至今的豐富文化遺産,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

  福建泉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如今,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依然可見道教關帝廟與伊斯蘭教清凈寺緊鄰,錫蘭王子故居與印度教遺址並立,還可以看到摩尼教寺廟遺址、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等。這些不同文化特徵的遺跡同處一城,讓泉州依然可以探尋到那個曾經“市井十洲人”的“世界第一大港”風采。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講解員吳秋雯告訴記者,講述泉州古刺桐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是她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她的聽眾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文物專家以及來自東南亞、中東等地區的遊客和留學生等。“‘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到海交館參觀的外國客人明顯變多了。他們最感興趣的就是泉州與他們國家交往的故事。”吳秋雯説。

  如今,泉州市正在以“古泉州(刺桐)史跡”申報2018年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為契機,進一步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人文交流中。

  在我國著名的僑鄉汕頭,僑批文物館推出的潮汕僑批文化展覽同樣不斷吸引著海內外僑團、專家學者以及大中小學師生前來參觀。

  僑批是早期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的匯款憑證。僑批涉及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領域,資料翔實、內容豐富,是海內外華僑華人社會和廣東僑鄉發展演變的“百科全書”。潮汕僑批文化展覽運用大量僑批文物,展示了僑批産生和僑批業發展的過程,多方面展現了華僑華人的移民史和創業史,喚起了海外僑胞追溯歷史的熱情。

  人文交流不止于追溯歷史。網路文學、卡通動漫等中國現代文化作品代表也正沿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走進海外受眾當中,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新使者。

  4月4日,國際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于法國戛納頒發了第五屆國際艾美獎兒童獎,由中國動漫企業奧飛娛樂出品的《超級飛俠》入圍。《超級飛俠》是奧飛2015年推出的全新學齡前兒童系列動畫片,作品畫面精美,內容寓教于樂,充滿了幽默感和教育意義,可以幫助兒童認識學習世界各國的多元文化。據悉,該部動畫片已經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並在印尼、土耳其等國家的3歲至6歲兒童節目中收視率位居第一。

  國産動漫吸引著海外兒童,國內的網路文學則擁有越來越多的海外青年粉絲。近年來,隨著我國網路文化的繁榮發展,網路文學以及相關影視節目正越來越受到海外讀者和觀眾的喜愛,這些作品題材豐富,類型多樣,借助海外翻譯的二次傳播,在全球文創領域異軍突起,掀起了海外受眾特別是青年人追看的熱潮,也激發了他們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渴望。

  經濟往來促進民生改善

  如果説中外人文交流推動了民心相通,那麼中外經濟往來則讓很多國家的老百姓得到實惠,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水準,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

  由紅豆集團主導、聯合中柬企業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開發建設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目前已引入來自中國、歐美、日韓等國家的企業109家。特區全部建成後,可形成300家企業入駐、8萬至10萬名工人就業的宜居新城。

  西港特區的建立,不僅給在柬外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也讓當地的柬埔寨人分享到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柬埔寨人蘇琳來到西港特區內一家中資企業從事翻譯工作後,家庭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們家不僅擺脫了貧困,還蓋了新房子,我自己也開上了汽車”。蘇琳的經歷並非個例,在位於西港特區周邊的默德朗鄉,去西港特區工作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得益於特區內工作的收入,全鄉每人平均年收入從過去的400美元提高到了現在的1000美元。

  在泰國,華立集團建設運營的泰中羅勇工業園已經成為在泰投資中資企業的重要落腳點。工業園現已有近90家製造業企業落戶並投入生産經營,帶動中國對泰國投資超過25億美元,累計實現工業總産值80億美元。與西港特區一樣,泰中羅勇工業園也為當地帶來了很多就業崗位,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收入水準的提高。如今,2萬多名在工業園區工作的泰國工人,原來大多是月收入不足5000泰銖(約折合人民幣1000元)的農民,現在平均月收入已經超過15000泰銖(約折合人民幣3000元)。

  在非洲加彭,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宜華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收購了加彭華嘉木業股份有限公司,並設立了兩處木材加工基地,為當地帶來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此外,宜華集團還與加彭首都利伯維爾市市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利伯維爾城市規劃、衛生、社會住房建設、水利電力建設等諸多領域展開闔作,為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及生活環境作出貢獻。

  沿線國家百姓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並非僅只通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方式,還有很多人以走到中國來的方式分享中國發展紅利。越南人黎氏香3年前來到中國廣西防城港市工作,現在在東興怡誠食品開發有限公司任職,在公司750名員工中,有近300人是越籍員工。黎氏香告訴記者,在越南當地的工廠工作,每個月的工資折合成人民幣不超過1000元,但在廣西工廠裏做同樣的工作,月收入則超過3000元。“而且這裡的工作環境更好,離家也不遠,交通非常便利,一個月能回去兩三次。現在我的不少親戚朋友都來到廣西工作。” 黎氏香説。

  跨國“聯姻”推動産業升級

  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也使得自身技術、品牌和産品得到了升級,實現了互惠共贏。

  近些年,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通過深化“走出去”實現企業發展“走上去”。2014年,正泰收購了德國最大的光伏企業Conergy在法蘭克福(奧登)的組件工廠。通過這場中德兩國製造業的“聯姻”,正泰新能源實現了光伏組件生産的國際化和智慧化。“原本在國內傳統流水線上需要上百人作業才能實現的産能,現在只要十多個人就能完成,企業的整體智慧製造水準大幅度提升。”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説,正泰還陸續從中國工廠派出技術、生産、資訊等方面的員工到德國工廠學習,將德國先進的製造經驗引入國內。

  2017年1月份,美的集團完成了要約收購德國庫卡集團股份的交割工作,正式收購庫卡集團。作為中德兩國製造業的明星企業,雙方此次合作被認為是“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對接。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認為:“收購不僅是對美的自身的智慧化改造,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産業潛能,使美的具備提供智慧化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

  作為中國體育用品産業的領軍者,匹克集團通過國際化品牌之路打開了全球市場。匹克集團董事長許景南介紹説:“匹克與NBA、FIBA、WTA等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簽約了20多位NBA球星代言,形成了贊助海外頂級體育賽事和體育組織與設立海外代理機構網點同步的立體化品牌推廣戰略。”

  在進軍全球市場過程中,匹克提出了“三個100階段目標”,即匹克商標在100個國家註冊、匹克産品進入100個國家和地區、匹克産品海外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人民幣。為此,匹克制定了詳盡的奧運發展計劃,在品牌推廣、産品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全面發力。2016年裏約奧運會期間,匹克還贊助了埃及、冰島、紐西蘭和烏克蘭等12個國家的奧運代表團,成為贊助奧運會代表團數量第三多的體育品牌。如今,匹克海外代理銷售網點達到200多個,産品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