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眾行以致遠 習近平指揮“一帶一路”交響樂之合奏曲篇

2017年05月07日 10:55:5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越南河口,東南亞濕潤的季風中,工人們正在緊張地裝運集裝箱。沿著腳下這條鐵軌,産自當地的大米將被銷往世界各地。

  放眼向北,幾千公里外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鐵路貨場上,龍門吊裝卸著從蒙古國進口的銅精粉。

  目光西移,東歐古城布達佩斯一切準備就緒,這座小城即將迎來一批産自中國浙江義烏的小商品。

  ……

  這是數千年前溝通了東西方文明的古絲綢之路,駝鈴聲在歷史的演進中逐漸飄遠,更多的聲音次第響起:協議簽署時的慶祝、齒輪摩擦鐵軌的碰撞、各國居民齊聚一堂的歡笑……

  側耳傾聽,合奏的主題是發展共贏。2015年博鰲論壇上,在正式提出“一帶一路”構想兩年後,習近平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4年來,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攜手並進、砥礪前行,唱響了邁向命運共同體的合奏最強音。

  共商新理念:獨行快、眾行遠

  2017年3月下旬,紐西蘭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升級版貿易協議。它是中國與發達國家簽署的第一份類似協議,標誌著越來越多發達國家的強力音符,開始次第匯入“一帶一路”合奏曲……

  能夠合奏的基礎,是節奏與曲調的一致。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和與之相適應的發展規劃。習近平多次強調,“一帶一路”旨在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對接彼此發展規劃,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

  自2013年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倡議便得到了全球範圍的持續關注和熱烈討論,沿線國家更是迅速反應、主動參與。

  一個個開拓新局面的合作協議應時而生;一項項連接行動與願景的重大項目拔地而起。

  2014年,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提出“光明大道”經濟計劃,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這是世界範圍內對“一帶一路”戰略做出最早回應的實際行動之一。

  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合作平臺打響的頭一炮,習近平2015年4月訪問巴基斯坦時,雙方確定了以經濟走廊建設為中心,瓜達爾港、能源、交通基礎設施、産業合作為重要領域的“1+4”合作框架。

  俄羅斯與中國毗鄰而居、唇齒相依。2015年,中俄雙方聯合宣佈將建設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對接,以形成更加全方位的互利共贏格局。

  ……

  2017年3月11日,商務部部長鍾山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多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有50多個國家已經與中國簽署了相關的合作協議。這其中,包括與沿線國家簽訂的130多個互通交通協定、與26個沿線國家簽署的學位互認協定、與近60個國家達成的雙邊投資協定。

  夢好起宏圖,行穩步更遠,“獨行快,眾行遠”的共識理念在越來越多的合作協議中輪廓漸清。

  共建新局面:優勢互補 合作共贏

  今年一季度,中越米軌直通國際聯運共完成貨物發送16.62萬噸,創下12年來首季運量歷史新高。

  這個普通的數字背後,是一段蜿蜒數百年的“中越米軌”復興故事。

  越南有稻米,中國有化肥;越南有礦産、中國有工廠。“進”的需求和“出”的迫切,是歷史交給“一帶一路”的新課題:如何以具體項目為抓手,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習近平提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路徑,為這個課題定下基調。

  這段始建於1903年的“中越米軌”實現復興,除了對現有線路重新規劃設計,更大程度上依賴於多層次合作:4種跨境運輸方式有效配合;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聯合推進;泛亞鐵路開工建設作為有力補充……

  深入融合、立體合作,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與建設的大勢主流。 

  衣索比亞首都西北郊區,在中國人出資投建的工業園裏,近2000名員工忙碌著,一雙雙“衣索比亞製造”的女鞋在這裡生産裝箱,運往美國。

  融入“一帶一路”的建設大潮,成為衣索比亞“夢想照進現實”的關鍵一步,使其成為全球産業鏈的新一環。隨著亞吉鐵路開通,未來,物流成本將更加降低。看到這一商機的各國投資者,正沿著“一帶一路”走進非洲,帶來新的財富與好運。

  翻開“一帶一路”工程圖譜:中孟帕德瑪大橋及河道疏浚項目在建,中緬天然氣管道項目在建,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在建……

  打開“一帶一路”金融圖譜:亞投行開業運營,成員規模已達70個;絲路基金首批投資項目正式啟動,實際撥付投資金額達53億美元……

  習近平曾形象地表示,中國願意為周邊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

  4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受惠于這一理念和實踐,越來越多的沿線發展中國家從中獲得跳躍式發展機遇。也正是他們的加入,讓歷史變得更加鮮活,讓願景與行動緊緊相連。

  共用新未來:開花結果 人民受益

  俄羅斯《導報》曾刊文指出:“‘一帶一路’與其説是路,更像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範疇--道”。

  大道至樸。讓沿線國家人民實現文明互鑒、有無互通、紅利共用,是“一帶一路”合奏曲的靈魂樂章。

  古絲綢之路繁盛之時,亞非歐三大洲的文明典籍在駝背上歷經跋涉得以傳承交流。如今的新絲路亦被賦予新的思路。

  2016年1月21日,習近平主席和埃及總統塞西在古老的盧克索神廟廣場共同見證2016中埃文化年拉開序幕。夜幕下的盧克索神廟熠熠生輝,舞臺上的中國紅燈籠與埃及金字塔形象相映成趣,中埃文明在這一刻完美交融。

  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中,習近平強調,“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並提出,中國將在未來10年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提供3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邀請1萬名孔子學院師生赴華研修。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由中國發起的“絲路書香”工程,旨在遴選一批經典圖書和優秀當代圖書互相譯介到對象國出版發行。這個富有新意的項目吸引了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哈薩克、蒙古國、斯里蘭卡、摩洛哥等多個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了雙方經典作品和優秀當代圖書互譯機制。

  2016年11月21日,習近平在秘魯國會發表演講時,向一位當地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就是今年已經87歲高齡卻堅持每年訪華的秘魯漢學家吉葉墨。吉葉墨多年癡迷于中國文化,把中國稱作自己的“第二故鄉”。

  吉爾吉斯斯坦姑娘阿依達也喜歡中國文化,她用簡單的漢語和記者開著玩笑,説自己想去北京看看。據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在悄然興起中文熱,僅吉爾吉斯斯坦一國,就有6所大學開設漢語課程,數千名大學生學習漢語。

  這條路上,文明互鑒與文化傳承不斷得到追尋與守候,這是交流與共用的合奏。

  在第八十屆德國柏林國際綠色周活動中,來自巴伐利亞的一位遊客在中國展廳品嘗了一杯紫鵑紅茶,他豎起大拇指:“中國茶,好喝!”

  在不遠的將來,無論是茶葉、水果等農産品,還是陶瓷、汽車等工業品,沿線各國人民“賣得更遠,買得更惠”將成現實。

  這條路,讓沿線各國人民感受到許多實實在在的甜頭和好處,是人心與人心的合奏。

  物物相通、人員往來、文化交流……古老的絲路精神跨越時空,演繹出新的傳奇交響樂,這既有賴於中國的領唱,也離不開各國的協奏。正是有了這些國家與人民的加入,“一帶一路”交響曲才能一路高歌,穿越無垠海岸與茫茫大漠,激活了古絲路的記憶、觸碰到新絲路的希望。

  5月,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這首經過近4年磨合與沉澱的合奏曲將演繹出新的高潮。世界,凝神靜聽!(文/樊帆)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