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藏區幹部次旺卓瑪:駐村四年修六條致富路 惠及數千牧民鄉親

2017年05月05日 16:33:25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次旺卓瑪:駐村修路惠及數千牧民鄉親。視頻剪輯:綦智鵬

  次旺卓瑪是一名孤兒。父親已故,母親被拐,外婆病逝,8歲那年,她徹底沒了家,一個人過上了以乞討為生的流浪生活。

  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索縣加勤鄉家鄉政府的救助下,次旺卓瑪總算上了小學,有地住、有飯吃、有衣穿,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每到寒暑假,無處可去的次旺卓瑪只能跟隨同學回家,睡百家鋪,吃百家宴。偶爾落了單,她還會去路邊的飯館裏要點殘羹剩飯填飽肚子。

  小學六年,次旺卓瑪特別害怕畢業,怕一畢業,自己又變成一名流浪兒。為了給自己掙條出路,次旺卓瑪拼命學習,最終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上了藏區孩子無比嚮往的西藏班。

  揮別家鄉,搭乘飛往內地的航班,從此,次旺卓瑪的命運被改變了。

  在西藏班學習一年漢語,在遼寧讀滿四年初中,轉而考入北京,在北京完成七年的高中和大學學業,十三年異鄉求學路,次旺卓瑪不斷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從自卑的山裏娃蛻變成自信的都市姑娘。她的人生在摸爬滾打中不斷前行。

  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眾多愛心人士對她的幫助與呵護。“他們不要我的錢,不需要我做什麼,就希望我能有出息。”次旺卓瑪説,自己不是啥能人強人,也沒有豐富的閱歷和學識,願意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報社會。

  出於這個原因,大學畢業後,次旺卓瑪主動放棄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遊學機會,毅然做出一個決定,“走,回西藏!”

  “自己努力就肯定能成事兒”

  2011年7月,次旺卓瑪正式成為西藏基層的一名公務員。在全國海拔最高的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她選擇了更為艱苦的駐村工作,去到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措瑪鄉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樣一駐就是四年。

  經隔十餘年重回農村,雙腳跋涉在坑坑洼洼的泥淖裏,已經習慣城市生活的次旺卓瑪早已不能再適應家鄉的貧窮與落後。

  “村裏沒信號,沒有路,還沒水吃。”剛到村子裏,惡劣的生活條件只能勉強容許她一個月洗一次澡一次頭,日常洗漱也很難保證。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藏北草原上,飲水基本靠駐村幹部自己挑。次旺卓瑪説,每到冬天,她都會到河邊挖大一麻袋冰塊,然後回來放在爐子上化開煮水喝。

  回頭想想,自己本可以留在北京奔個好生活,而偏偏卻選擇了更艱苦的日子,金鳳凰變成土鳳凰,次旺卓瑪承認,她心裏有很大落差。相對於心理建設的塌方,工作上被懷疑和否定,讓次旺卓瑪難以接受。

  “在我們這裡幹活兒,不看文憑,看經驗。你們這些小年輕就把飯做好,幹好端茶倒水的活兒就行了,別給我們丟臉。”面對村委會老同志的不認可,次旺卓瑪心裏那叫一個憋屈和氣憤,“駐村幹部是來基層幹事兒的。”

  不管別人怎麼看,次旺卓瑪決定要擼起袖子加油幹,把工作儘快開展起來。

  為了深入基層了解群眾,老百姓不管有什麼困難,只要自己的能做的就第一個衝在前面。辦戶口、寫簡報,所有關於識字寫字的活兒,次旺卓瑪全都統統攬在肩上。

  每天,次旺卓瑪都會騎著摩托車跑好遠挨家挨戶串村。由於牧區地廣人稀,人口流動性大,經常是十幾二十公里看不見一戶人家,有時候和同事駐村留宿在附近,三個小姑娘徹夜不敢眠,就怕山後的狗熊突然襲擊,“先不説了解基層,命都難保。”

  “自己努力就肯定能成事兒。”憑藉著這股勁頭,工作開展一年多來,次旺卓瑪很快贏得了村民的好感。村民越來越願意聽她説話,信任她能為群眾做主。

  從這之後,次旺卓瑪這位年輕的駐村幹部便開始大展宏圖,她將在內地學校積累的新理念新路子融入到村子的發展藍圖中。

  她所到的窮鄉僻壤之處,必定會萬象更新。

  “我給予了很多,但得到了更多、更多”

  要想富,先修路。在次旺卓瑪看來,這是她駐村期間最棘手的事,“只要路修通了,區域經濟就活了。”

  據次旺卓瑪介紹,在那曲,許多村民主要以放牧為生。因為道路不通,許多純天然的農副産品完全滯留在牧民家裏,“有些放牧家庭,光羊毛就能摞起一屋。”

  好東西銷不出去,次旺卓瑪心裏很是著急。她立刻將駐村幹部召集起來,提出要為村民修路的想法。村子裏拿不出修路的錢,次旺卓瑪就帶著同事們騎著摩托車去鄉、縣、自治區上級主管部門申請項目,“人家一看是幾個小毛孩,都不太敢信我們。”次旺卓瑪每次都會費勁口舌把村子和規劃和設想講給別人聽。

  項目資金沒有著落之前,次旺卓瑪便呼籲鄉親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做造路架橋。她帶領村委會和村民去草原中撿石頭,直接鋪在凹凸不平的草坪上做路基,然後將砂石等墊在上面做成路面。她鼓勵村民修路,實行分段承包,並向每戶發放修路項目補貼。

  “拓寬致富門路”,次旺卓瑪始終牢記在心。在安多縣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下,通過協調有關單位爭取“短、平、快”項目,組織群眾投工投勞,次旺卓瑪光為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措瑪鄉帶來總投資1780多萬元,先後在駐村點修建了那定路、古瓦曲美路、擦噶路、尼瑪龍路等大小6條“致富之路”,總路程170多公里,改變了措瑪鄉牧民人背馬駝的歷史。

  懷孕八個月,次旺卓瑪依然騎著摩托車四處顛簸;臨産前5天,她仍放不下手中的活兒,能多幹一點是一點;分娩前3個小時,她在醫院的病床上忍著疼痛,給接替她工作的幹部交代村裏情況。

  駐村四年,次旺卓瑪為當地架起4座橋梁,完成2座信號塔的建設和使用……為此,她因為勞累流産,兩次失去做媽媽的機會。

  次旺卓瑪説:“雖然我給予了很多,但是也得到了更多、更多。”

  除了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助學、治病、救命,次旺卓瑪也是親力親為。駐村期間,經次旺卓瑪救助的大病患者至少有20個,小病小災的村民不計其數。

  2015年7月,次旺卓瑪被調離村子到措瑪鄉擔任副鄉長,牧民群眾集體要求開歡送會遭拒後,紛紛給她送來十幾面錦旗。2016年7月,次旺卓瑪調整到那曲縣文化局擔任副局長時,很多群眾都來為次旺卓瑪送行,依依不捨。

  “藏區好日子,要自食其力幹出來”

  近年來,不管是到哪工作,精準扶貧攻堅脫貧始終是次旺卓瑪工作的重點。

  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在國道109沿線,那裏有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措那湖,有長江源格拉丹東,還有十萬平方公里的草原美景。帶領牧民脫貧致富,必須要有新法子,要多管齊下,多點開花。

  據介紹,按照那曲地區黨委、政府和地委、行署關於“先進雙聯戶”創建評選活動的總體要求,安多縣委、縣政府以“雙聯戶”服務管理工作為載體,大膽探索“精準扶貧聯扶聯脫”,結合安多縣實際,在全面調查貧困分佈、致貧原因及特色優勢等情況基礎上,依託區位優勢,緊緊結合本地四大産業優勢,提出了讓貧困群眾做“房老闆”、“車老闆”、“遊老闆”、“牧老闆”“四個老闆”的産業發展思路。

  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人心齊才能把山移。次旺卓瑪説,在藏區,有少部分村民還存在“等、要、靠”的落後思想。針對這樣的群體,次旺卓瑪落實到人,挨家挨戶去做通“藏區好日子,要自食其力幹出來”的思想工作。

  次旺卓瑪表示,扶貧先扶智,她和她的夥伴們自籌了5萬塊幫扶基金,專門用於到府為老百姓們提供科普知識宣講,讓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改變對外界的單一認知。同時,也把國家好的政策帶給他們,讓他們學會用惠民政策解決生活問題。

  “國家對藏區人民照顧的太多了,衣食住行教育都免費。我們要對‘等、靠、要’等陋習進行開導,鼓勵藏區人民要自食其力,不能一輩子拄拐生活。”

  2017年,次旺卓瑪榮獲第21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時隔七年,重回北京,次旺卓瑪的想法變了許多。

  曾經,她總覺得能養活自己就行了,現在她會思考如何才能過好這一生,並且活得更有價值。(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