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民意與群眾路線

2017年04月18日 16:41:3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字號:    

  “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資訊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資訊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4月19日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的,每每回顧都沁心入脾,溫暖樸實。這樣的動情感召和諄諄囑託在任何時候都足以激起所有黨員幹部的愛民、親民、為民之情之責。

  讓網信事業造福人民,是習總書記談及的第一個問題,也是一再囑託“為了誰”的問題;建設網路良好生態,發揮網路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是總書記談及的第二個問題,“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我們的領導幹部就要到哪兒去。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路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

  總書記開篇先講這兩個問題人民、民意、網路群眾路線,為網信事業的發展指明方向和確定目標,這充分體現了網信事業的發展理念與當前的治國方略是一脈相承的,就是“以人民為中心”。體察和關切網路民意,走網路群眾路線,就是我黨為民服務和群眾路線優良傳統在網路時代的發揚和傳承。

  毋庸置疑,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民眾生活的好幫手、好助手,成為人民交流、娛樂、獲取資訊的最為便捷渠道,通過網際網路經濟、網際網路生活、網際網路傳播民眾已經享受到了資訊社會的眾多福利。而隨著網路表達和網路問政的發展,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輿情民意和“草野”智慧的發源地和聚集地,成為民眾討論公共事件和參政議政的最重要和最便捷平臺。網路民意的知察已經成為黨員幹部當前時代走群眾路線的基本功和必備功。

  過去的一年,政府在“網際網路+政務”方面大有作為。2月,中辦、國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11月進一步出臺了相關意見的《實施細則》。明確要求,要“擴大政務開放參與、擴大公眾參與”;對於網路輿情和民意更是要求要“積極回應關切”,對於網路輿情提出更為細緻和明確的指導和要求“突出輿情收集重點、做好研判處置、提升回應效果”,“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要快速反應,最遲要在5小時內發佈權威資訊,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佈會,……”這進一步體現了各級黨政幹部從網路輿情、網路民意入手,踐行群眾路線的實際行動。

  截止2016年底經過認證的“政務微博”16.4萬+,截止2015年底經過認證的“政務微信”10萬+。2016年今日頭條和一點資訊在政務號的發展上也突飛猛進,截止2016年底“政務頭條號”3.5萬+,“網信中國”一點號矩陣也成為一點資訊進軍政務的亮點。各級政府積極響應,維護政府網站、開通完善政務微博,甚至開始嘗試新花樣,推出APP等。網陳情民意,網下解民憂,縮短為民服務的時間,一些地方政府通過網際網路政務讓原本可能需要3天才能解決的民生難題,最快在1個小時內就能解決,服務效率大大提高,服務品質不斷提升。2017年“朝陽群眾”APP正式上線,開啟“網際網路+警務”新模式,試運營已來已經協助警方破獲各類案件63起。在網際網路+政務和積極回應網路民意的協動互促下,網路民意和群眾路線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