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零時起,全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作圖。除了提高運力,此次調圖還壓縮了多條線路的運作時間、新增旅遊路線等,可見鐵路部門主動對接市場需求、挖掘高鐵運輸能力的信心。
與此同時,4月21日起,我國東南沿海高鐵將迎來首次跨省調價,這也是通過市場手段對客流進行調節。
4月21日起,我國東南沿海高鐵將迎來跨省調價,涉及沿線的上海、杭州、福州、深圳等城市。調整後的票價有升有降,如深圳北至潮汕區間二等座票價,D3108次列車漲幅19.6%,D7406次則下調18.4%。總體而言,繁忙車次、高檔席位、短途票價上調居多,早班車次有所下調。
廈門北到寧波的26個動車組車次中,對比4月13日與21日的票價,一等座全部漲價,由目前的統一票價288元調整到353元至445元區間票價,漲幅最高達58%。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雖説票價有升有降,但鐵路部門通過調價增加收入提高效益的意圖卻不難看出,這也正是老百姓的擔憂:今後鐵路票價會一直漲嗎?漲價後,服務能跟上嗎?
央視評論
價格改革背後,要看得見服務提升
從2015年年底發改委出臺改革高鐵動車組定價的新政,到今年4月21日高鐵第一次跨省調價,中國鐵路總公司走出了高鐵票全面自主定價的第一步。
消費者都不喜歡漲價,但高鐵票調價,有現實合理性與必要性。從上海到深圳的東南高鐵,日均開行列車622列,平均上座率80%,但賺不到錢。為什麼?還是因為票價偏低,且明顯低於同區段公路票價。比方,從廈門到深圳區間,公路運輸時間8小時,票價372元;高鐵運輸時間3.5小時,票價150元。高鐵票價多年不漲,的確有利於乘客,但有競爭力的出行服務無法獲得有競爭力的市場票價,的確如被扼住咽喉。如果一條成熟的黃金線路都很難盈利,的確會讓人擔憂中國高鐵的發展前景。
應該説,這一輪票價調整引發的輿論質疑少。一方面,的確因為東南沿海線路票價明顯偏低,另一方也是因為全社會對“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深了理解。
高鐵票價由企業自主制定並非一定漲價。此次調價中,一大變化就是設立區間票價。目前鐵路票價是“一刀切”,調價後施行的區間票價,使得同一天、同一段的高鐵車次出現多檔價格,有的甚至比過去便宜。乘客可以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時間冗余度自由選擇。于企業而言,更好地促進了消費者的分流,對提高利潤率大有裨益。而如此改革,其方向就是構建優質優價、靈活浮動的票價及服務體系。
30多年來,我國價格改革的方向其實就是不斷的市場化。目前在全部商品和服務價格中,由市場決定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的比例已經達到97%左右,只有極少數重要的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和網路型自然壟斷環節的價格還是由政府制定。深化價格改革的腳步還在繼續,鐵路運輸就是需要攻堅的重要環節。
具體到中國鐵路總公司而言,也只有獲得自主定價權也才能使之獲得真正的市場主體地位。2013年《國務院關於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中對鐵總的定位是明晰的,就是要“堅持企業化、市場化運作”。這樣的定位也註定了要向著企業自主定價、票價按照市場浮動的方向去走。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反映並促進旅客運輸市場的有序競爭,才能提升和改革鐵路客運服務水準,也才能讓社會資本看到投資的前景,有更強烈的意願投入鐵路建設。務實地説,我們不能一面詬病鐵總的高負債,一面又捆住它在市場中盈利的真實能力。
漲價並不意味著放棄公益屬性
當然,調價不意味著漲價,漲價也不意味著放棄公益屬性。下放定價權只是價格市場化改革這枚硬幣的一面,防止價格壟斷、肆意提價行為傷害乘客利益也必不可少。正因此,發改委文件中明確要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必須加強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價格欺詐、標價外另行收費、不執行優惠票價政策、不執行明碼標價規定等價格違法行為,維護市場正常價格秩序。
而對每一位普通旅客而言,也希望市場化是完整的,市場化的價格應該帶來市場化的服務。這些年來,隨著鐵路運力的提升,購票難問題緩解了,因為12306的優化,黃牛問題也在不斷化解,鐵總的服務能力有很大提升。但是,與市場化的企業即使與各家航空公司比,鐵路的服務水準還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逃不出管理機制的陳舊、人才引進的不暢,在市場需求前慢半拍。比如一份高鐵盒飯,很不親民的價格就擠出了很多乘客的消費需求,這對於一家旨在做大利潤的企業而言,很難説是一種理性選擇。當高鐵已經成為國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當八縱八橫的時代即將到來,人們更希望價格改革的背後,看得見服務的提升。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