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銀監會10天發7文,將影響哪些人的“錢袋子”?

2017年04月17日 15:13:0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 題:銀監會10天發7文,將影響哪些人的“錢袋子”?

  新華社記者 吳雨

  近期,銀監會頻繁下文,10天下發了7個文件,從外部監管到內部操作提出諸多要求,涉及服務實體經濟、監管處罰、防控風險、彌補監管短板等多個方面。銀監釋放出的“強監管”信號,到底會影響哪些人的“錢袋子”?

  【投資者:理財資訊透明度大幅提升】

  不少人購買理財産品,僅盯著收益率,卻很少關心投資標的。也有投資者坦言:“即便我關心了資金去向,但錢到底去了哪誰又能説清楚?”

  的確,當下不少金融産品結構複雜、鏈條過長、參與方眾多,往往看不出底層資産的“廬山真面目”。你以為自己買的是理財産品,殊不知資金又投入了基金公司的産品,最後錢將通過某個資管計劃流向某個信託……為此,銀監會最近發了多個文件,把整治的矛頭和重點指向了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嚴控層層嵌套,並要求商業銀行提高同業、理財、信託等産品和服務的透明度。

  強化穿透管理,縮短融資鏈條,對融資者而言,也可以大大降低中間環節費用,降低融資成本;對投資者而言,可以更清晰地把控理財或信託産品風險,不會盲從代銷人員推薦。畢竟,自己的錢還要自己掌握風險。

  【購房者:住房信貸因城施策】

  央行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9.1萬億元,增速環比回落1.1個百分點。3月份多地房地産調控政策密集“加碼”,房地産調控成效正在顯現。

  因為違約率較低,個人房貸業務歷來受到金融機構偏愛。但隨著熱點城市房價飆升,房地産風險不斷積聚,銀行心裏也開始打鼓。銀行不是當鋪,手握一堆房子也不便處置。因此,商業銀行收緊了一線城市房貸,對購房者而言,熱點城市的房貸政策一時間恐難放鬆。

  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去庫存的壓力仍存,“一刀切”的房貸政策肯定是不科學的。由此,監管部門一再強調,分類調控、因地因城施策,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因此,對於在三四線城市購房者來説,住房貸款還是未受太大影響。

  【掌上一族:清理校園網貸、“現金貸”】

  一度因壞賬率高、學生無力還款而使銀行撤出的校園市場,正逐漸被網際網路金融所佔領,並以校園網貸、“現金貸”等主打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的産品最為流行。

  但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在校園裏“跑馬圈地”的過程中,高利貸陷阱、裸照抵押、暴力催收等亂象也應運而生。銀監會在近期發佈的文件中,點名要清理校園網貸和“現金貸”業務。

  其實,圍堵漏洞、清理違規業務容易,但解決“掌上一族”在校學生合理合規的金融需求卻不容易。為了不把學生們的融資需求引到“地下”,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希望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重新回到校園,通過網際網路金融手段,創新更貼合這一群體的信貸業務。

  【企業主、個體戶:整治不當收費】

  小企業主和個體戶面對銀行時議價權往往較弱,時常享受不到“貨真價實”的服務,卻變相推高了企業融資成本。有的企業被迫支付了財務顧問費卻沒有獲得服務,有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被轉為承兌匯票,有的個體戶被強制搭售理財、基金、貴金屬等金融産品……

  此次監管部門發文整治不當收費,將重點檢查銀行是否存在無實質性服務、超出價格目錄範圍收費,或者是否存在以貸轉存、存貸掛鉤、以貸收費、轉嫁成本等不合理貸款條件。如果整治能夠落到實處,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的融資成本或有所下降。

  【金融從業者:難套利、查薪酬】

  時下,金融産品讓人眼花繚亂,銀行“錢生錢”的路子不再僅限于投往實體經濟,而是更多在機構間空轉。資金“脫實向虛”餓瘦了實體經濟,卻餵肥了部分金融機構,當然還有一些輕鬆獲利的金融從業者。

  金融産品越來越複雜的同時,金融交叉性風險也在加大。對此,監管出重拳治理“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堵住一些有牌照依賴、慣於資金空轉的中小金融機構,使其難再坐享其成。

  與此同時,銀監會將在不當激勵方面展開專項治理,加大對金融從業人員考評指標和考核機制的檢查,看是否存在重業績輕風險、指標過高過重不切實際,薪酬支付上是否有延期支付,風險責任是否與薪酬掛鉤等。

  看來,自銀行不能“躺著掙錢”後,銀行的“金領”當得也不那麼容易了,風險責任正逐漸成為衡量薪酬更加重要的尺規。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