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6期)
解讀人: 中央農辦主任 唐仁健
採訪人: 《人民日報》記者 趙永平 朱雋
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佈《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四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有何新意,農業農村形勢怎麼看、今後怎麼幹?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農辦主任、中央財辦副主任唐仁健進行了解讀。
主題咋定?
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解決結構性矛盾問題,必須從供給側入手、在體制機制創新上發力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今年的一號文件如是開篇,並提出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
如何看待“新的歷史階段”?
唐仁健認為:“這是一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完整判斷。”
提出“新的歷史階段”,主要基於三個背景——
首先,基於黨中央對農産品供求關係的重大判斷。唐仁健説:“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每當農業發展和農産品供求發生重大變化,中央都會及時對農業農村形勢作出科學判斷、出臺重大舉措。”
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指出,新形勢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於求和供給不足並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