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厲害了,京津冀!未來將有20多條城際鐵路!
記者28日從國家發改委網站獲悉,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已獲得批復。依照規劃,將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為主軸,到2030年基本形成“四縱四橫一環”城際鐵路網。
未來14年,如何打通區域協同的“經脈”,為撐起一個世界級城市群打好基礎?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軌道交通建設現場。
國鐵顯現“三角、十字”結構,“一小時交通圈”放大“同城效應”
位於天津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的于家堡站是目前世界最大、最深的全地下綜合交通樞紐,2015年9月最高時速可達350公里的京津城際延伸線開通後,從北京南站到這裡只需60分鐘。幾個月後,另一條高速鐵路從天津向西延伸,打通了從天津到河北保定的鐵路通道。雖然總長只有157.8公里,這條通道卻構成京津冀“四縱四橫一環”高鐵格局的“一橫”。
“津保通道打通後,天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十字結構’,分散北京樞紐壓力;京、津、石‘三角結構’顯現,加速網路化運營。”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津保鐵路項目總工程師何永冕説。
來源:國家發改委網站
統計顯示,津保通道打通後,共有623.7萬人次旅客不必再繞道北京換乘。
面積約21.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1億,京津冀區域被認為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
從《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圖》上看,京沈客專、京張高鐵、石濟客專等一批高速鐵路將在這片土地上快速興起。京、津、石“三角結構”將進一步演變成多節點、網格狀的區域交通網路。
北京到天津35分鐘,到石家莊1小時20分鐘;天津到保定59分鐘,到唐山37分鐘……基於高速鐵路的“一小時交通圈”正在形成。
來源:國家發改委網站
“高鐵正將北京與天津的同城效應放大。”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駐天津武清總代表雷彥斌説,每天20分鐘左右從北京到武清,既不耽誤工作又能照顧家裏,“就像在一座城市”。
“高鐵票比普通票還搶手。”北京鐵路局唐山站黨委副書記孫佔軍説,高鐵逐步成網後,2016年唐山去往北京的客流日均2147人,相比建站初的2013年增長217%。
北京鐵路局天津西站副站長任洪權説,津保通道一開通,天津西站客流增長超過50%。週五、週日高峰部分列車上座率達到100%。
“京津冀區域將形成國家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城市地鐵四層軌道交通網路。”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説。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東認為,在打造四層軌道交通網路的基礎上,要實現軌道交通的融合一體化。京津冀城市群應該將機場群、港口群、鐵路網、公路網放在一起考慮,形成一個完整、合理的綜合運輸體系。
“四縱四橫一環”城際鐵路規劃落地,空間“大圈”變時間“小圈”
源於中關村,提供基因組測序分析的北京諾禾致源生物資訊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將其全資子公司落戶天津武清。
“公司拓展需要更大空間。我們在京津冀區域走了一圈,最終選定了京津城際線上唯一的經停站——武清。”天津諾禾致源生物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蔡晶説。
距北京市區71公里、距天津市區25公里的天津市武清區正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打造“京津衛星城”。
基於京滬、京津等6條高速公路在武清開14個出口等交通便利,京津城際站旁的奧特萊斯——“佛羅倫薩小鎮”,2015年實現銷售額26.8億元,納稅2億元。
來源:國家發改委網站7月公佈
京津冀區域有十幾個大中城市和中小城鎮。根據“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未來區域內將形成“四縱四橫一環”為骨架的城際鐵路網路。其中,2020年前將實施9個項目,總里程約1100公里。
城際鐵路正在將京津冀從空間上的“大圈”變成時間上的“小圈”,城市、城鎮之間的協同作用逐步顯現。
河北省唐山市一直在耕耘京津和唐山周邊客源市場。“城際鐵路開通的地方,就是我們旅遊推介的主戰場。”唐山市旅遊局副局長陳福利説。
2015年,北京市到天津薊州區的京薊鐵路開行,給西距北京只有90公里的薊州帶來發展機遇。
“北京、天津有遊客市場,我們這有旅遊資源,軌道交通將二者‘高速’對接了。”薊州區旅遊局局長周旺説。據北京鐵路局統計,京薊鐵路已累計運送旅客40萬人次。
多層次軌道加速推進,有助於破解“洼地效應”釋放“協同紅利”
今年12月底,以“更大、更快、更人性”為特徵的北京地鐵16號線北段即將開通。這是北京市開通的第19條地鐵線路。
從最初40對列車的戰備地鐵,到現在18條線約554公里,單日最高客流超1200萬人,北京近年來高度重視軌道交通建設。2011年以來,軌道交通建設每年完成投資超300億元,佔北京市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5%以上。
天津目前已經有5條地鐵,通車里程150公里;根據規劃,未來將形成1380公里軌道交通網路。石家莊地鐵規劃由6條線路組成,總長約242公里。
密集的地鐵網路已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但專家認為,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城市群還需完善真正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城際鐵路;同時,用於連接中心城與週邊新城的快速、大容量、公交化市郊鐵路發展緩慢。
“目前京津冀區域的市郊鐵路只有兩條:一條是北京到河北懷來縣沙城的S2線,一條是津薊市郊鐵路。三地都在積極規劃,希望補上‘短板’。”“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項目負責人高明明説。
在北京市2009年編制的“市郊鐵路網路規劃”中,市郊鐵路一共有8條。包括北京站到密雲,北京站到涿州、三河等多條線路,目前仍在逐步推動。
來源:國家發改委網站7月公佈
“中國用10年時間步入‘高鐵社會’。我們有理由相信,軌道交通不僅將改變京津冀的交通格局,更將為這一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變。”天津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朱敢平説。
這種變化已經成為現實。在我國第一條城際鐵路京津城際的帶動下,天津武清2015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90億元,這大約是京津城際開通前的6.6倍。
這意味著,軌道交通不僅將打通京津冀交通發展的“經脈”,更將成為區域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暢行的“高速路”;對京津冀區域方方面面的影響將日益顯著。
“一條軌道線的暢通往往是若干座城市的崛起。”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朱穎慧説,交通和城市功能互相作用、彼此促進,將釋放更多的“軌道紅利”。
“軌道交通為區域均衡發展奠定了基礎,破解北京周邊地區的‘洼地效應’,區域均衡發展目前已經迎來最好的機遇。”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北京方迪智庫首席專家趙弘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