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飛船從距離地球393公里的太空返回地球,所用時間並不長。這期間,除了兩位航太員的身體狀況備受矚目,就屬最後時刻展開的那把巨大的生命之傘了。
所謂生命之傘,是指神舟十一號飛船所攜帶的“主傘”,約1200平方米大,全部展開後可以覆蓋3個籃球場,拉直長度超過70米,能夠橫跨足球場。其主要目的是用於降低返回艙的速度,保證返回艙的穩降姿態,使得航太員安全平穩降落。
別看飛船主傘是個龐然大物,體態卻十分輕盈,重量不到100公斤,收攏後裝進傘包內的體積還不到200升,可以塞進普通的家用冰箱。那麼,這把傘還有什麼重要和神奇之處,中國青年報 中青線上記者採訪相關專家進行揭秘。
神舟飛船主傘由航太科技集團五院508所研製,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降落傘,整個傘的縫線長達10公里,需要降落傘加工組十幾個姑娘密切合作加工半年才能完成。
根據五院508所專家的回憶,在航太英雄楊利偉看到降落傘研製加工和交付的全部流程後,曾這樣説:“有這樣的傘,有這樣的團隊,心裏就踏實了。”
事實上,降落傘不像其他産品可以用儀器檢測,只能完全依靠人工檢驗。僅主降落傘的製作工序就有30多道,其中徑向帶的縫紉最耗工時,技術嫺熟的工人每人一天最多縫4根,光徑向帶的縫紉就需要兩個月。
多年下來,508所檢驗人員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將1920片傘衣、96條徑向帶、25條緯向帶按工序進行連接,每一位操作人員對自己不是嚴格要求,而是近乎苛求。
在508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你們手裏的是降落傘,更是航太員的生命。”
檢驗合格後,“包傘大戲”上場。
常人可能難以想像,1200平方米的大傘完全鋪開後有3個標準籃球場一樣大,最後卻會魔術般地“蜷縮”進大號行李箱大小的傘包裏。在不斷機械施壓又不斷裝填傘衣的過程中,精細度的要求卻沒有絲毫降低——裝填過程既要紮實,不能發生扭轉,還不能産生任何多餘物。
説起來,包傘是一項聽起來簡單、卻有著很高技術含量的工作。按專業説法,包傘就是將降落傘的傘衣、傘繩和連接吊帶等部件裝進傘包內,使之保持一定的幾何形狀,並保證傘衣等部件在工作前不受氣流吹襲和不與其他物體鉤挂,在工作時則要保證按預定程式開包工作。
508所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于堯炳師傅有20多年的包傘經驗,他指導年輕後輩按照包傘細則操作。隨著傘包越來越“飽滿”,裝填的技術難度也在逐級遞增。
整個包傘流程有幾十道工序,其中,梳理傘繩、整理傘包、封包是最關鍵的幾個環節。
生活中,我們一般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我們想用耳機時,從包裏拿出來的耳機線常常亂作一團,花費一定時間才能解開。兩根耳機線纏在一起就如此難解,神舟飛船降落傘的傘繩可是96根,而每一根的長度將近50米,工作人員將如此又長又多的傘繩理順,當然有自己的“絕招”。
首先,傘繩採用特殊材料製成,表面光滑,本身就不容易打結。其次,工作人員會用一種叫梳繩夾的工具,將傘繩按照編號順序依次排列進梳繩夾內,工作人員手持每12根一組的梳繩夾,從頭理到尾,近50米的距離來回要走好幾趟。
這時,提起來的傘繩落在桌子上嘩嘩作響,感覺自己就像特級大廚在做一種超級長的“拉麵”。根據于堯炳的説法,如此梳理之後,傘繩就可以整齊有序地排列在傘包內,保證了傘繩拉出時不打結不纏繞。
最後是封包,這一步可以説是一瞬間決定成敗。所謂封包,指的是在傘衣傘繩全部裝填進傘包後,將傘包的口封住的過程。
根據于堯炳的介紹,由於傘衣傘繩是在壓力包傘機的巨大壓力下塞進傘包內部,當包傘機壓力撤除,傘包內壓實的傘衣傘繩也會隨壓力減小而膨脹。因此,封包就需要在壓力解除但傘衣還未來得及膨脹的一瞬間進行。
兩名操作人員同時抽緊封包繩,要求兩人力量均等且同步,慢慢收緊封包繩。圍成的繩環大小到達規定尺寸後,第三名操作人員繫緊封包繩。整個封包過程維持十幾分鐘。封包結束,操作人員一般都會甩甩手,緩解一直緊繃的肌肉。
從200升的傘包,到空中12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傘,其展開過程也就幾十秒鐘。
然而,這短短幾十秒鐘背後,是五院508所包傘人員數天的包裝、加工人員數月的縫製、設計人員數年的計算與試驗。
神舟十一號飛船降落傘包傘結束時,包傘主崗師傅們説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努力把你包進去,就是等你美麗地綻放在藍天白雲間!”(邱晨輝)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