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牢牢把握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改革發展方向

2016年10月24日 15:03:17  來源:求是理論網
字號: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始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和主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如何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國有企業改革向何處去,社會各界都高度關心和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他還強調,要堅定不移把國企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加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國有企業這艘巨輪在改革大潮中乘風破浪定好了方向、把好了輪舵。

  1.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有利於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有制結構逐步調整,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相互促進,極大地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更好鞏固和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如何更好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是擺在我們全黨面前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明確指出:“一個公有制佔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黨的十五大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制度確立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黨的十六大在強調要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提出了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兩個“毫不動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們黨確立的一項大政方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就必然要求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成效如何?是不是適應中國的國情?38年來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做出了明確回答。1979—2015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達9.65%,同期世界銀行統計的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為2.79%。中國GDP總量從1978年的0.365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67.67萬億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國有經濟也隨之發展壯大,特別是新世紀以來,2002—2015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産總額從18.02萬億增長到119.20萬億元。國有經濟大多處於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戰略性産業,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經濟績效,還服務國家戰略、開展重大創新、提供普遍服務,對我國主要産業轉型升級、經濟可持續發展産生了重大的積極的正面溢出和帶動效應。在《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中,中國國有企業從2000年的9家上升到2015年的88家。單個企業的興衰可能是小概率事件,企業群體的崛起,則呈現出經濟發展規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我們黨提出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完全符合國情的,我們選擇的道路是完全正確的。對此,我們有理由充滿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有利於保障人民共同利益。

  當前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實現13億人的共同富裕任重道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屬於全體人民,公有制經濟是全體人民的寶貴財富,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從理論上看,生産方式決定分配方式,生産資料佔有決定分配地位。所以,財富按生産要素進行的初次分配,在財富分配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生産資料佔有直接決定著分配製度、分配水準。為了快速發展生産力和實現共同富裕,既需要推進市場經濟改革,也需要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是實現共同富裕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從實踐上看,當前,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問題,已經成為全黨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運用二次分配手段加大轉移分配力度,需要規範初次分配、提高勞動收入佔比,更需要促進公有制經濟發展,探索公有制實現的新形式,從根本上促進共同富裕。截至2015年底,全國國有企業資産總額119.2萬億元、所有者權益40.1萬億元,利潤總額2.3萬億元,納稅3.9萬億元。這是全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物質保障。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發展好公有制經濟,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政策選擇。

  3.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有利於我國實現工業化、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管理企業,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佔據支配地位,是推進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國夢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搞好經濟、搞好企業、搞好國有企業,把製造業搞上去。

  習近平總書記對國有企業在推進國家現代化和工業化重要作用、地位的論斷,體現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烈願望。鴉片戰爭後,中國怎麼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就成為仁人志士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孫中山在上世紀初就提出,發展實業的目的是解決民生問題,國家要在發展實業中管住大企業、大實業,“所得利益歸人民”,使國家對“操縱國民生計”的大資本擁有所有權和經營權。但是,孫中山的主張並沒有得到實施,民國時期的市場經濟過度依附西方壟斷資本,並沒有發展出強大的民族工業,只發展了一些糧油、服裝等輕工業,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距離實現工業化、現代化更是遙遙無期。抗戰八年我國年均産鋼5658噸,只是日本鋼産量的千分之一,國家安全都難以保障,教訓十分沉痛。

  新中國成立之初,從外部看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全面經濟封鎖,從內部看我國經濟基礎一窮二白,實現工業化任務十分艱巨繁重。1952年,我們黨就把實現工業化的歷史任務提到中心日程,提出了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探索發揚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以優先發展重工業為重點,通過重大項目興辦以全民所有制為主體的國有企業,來迅速發展生産力、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經過近30年艱苦奮鬥,我國擁有了“兩彈一星”等國防重器,建立了獨立完整的機械、冶金、石油、電力、交通、化工、航空航太等工業體系,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的工業化,維護了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

  鄧小平同志指出:“學習外國的技術,利用外資,是為了搞好社會主義建設,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發展社會生産力,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95頁)改革開放38年來,我們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國有企業堅持服務於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帶動了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從2010年開始,中國製造業已經連續6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中國220多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位。國有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一起,為我國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做出了突出貢獻,改革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4.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有利於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對國有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寄予厚望。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裝備製造業作為重要産業,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奮力搶佔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製造大國和強國。”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在國際競爭中面對的是實力雄厚、規模龐大、經驗豐富的西方大型跨國公司。西方大型跨國公司以雄厚的經濟和技術實力掌控著全球經濟;通過國際分工掌控著産業鏈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高附加值環節;通過跨國並購掌控著全球主要行業龍頭和戰略制高點;通過雄厚財力鉅額研發投入掌控著全球主要行業核心先進技術;通過金融手段掌控著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通過全球佈局“合理避稅”轉移支付掌控著全球財富分配。從經濟全球化考察,作為工業化的後來者,我國經濟在任何領域的升級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和阻力。

  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培育我國經濟的新優勢,為了在産業鏈、價值鏈中佔據中高端,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我們必須要有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目前,能夠在國際市場和西方大型跨國壟斷公司抗衡的,除了極少數民營企業,主要還是我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大多處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經過多年來的改革發展,活力和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許多企業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準,有的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具備了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和條件,國有企業領銜發展的高速鐵路、特高壓、核電、智慧電網成為國家的“名片”,是我國領先全球的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我們需要繼續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集中力量、集中資源在戰略性新興産業發揮國有企業探路者、開拓者作用,做強做優做大一批在國際市場上能與跨國公司同臺競爭的大企業大集團,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

  5.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共産黨執政的重要基礎,是貫徹和實踐黨的基本理論的重要陣地。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從理論上看,我們建設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我們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對保障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發揮著重要的物質基礎的作用。從實踐上看,60多年來,國有企業廣大幹部群眾與黨同呼吸、共命運,忠實踐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服務於中國共産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目標和宗旨,服務於為全體人民謀取福利,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我國各族人民共用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

  正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必須深刻理解、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國有企業性質、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論述,科學把握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目標的內涵。“做強”主要體現在:內生活力強,産權結構合理,激勵約束制度健全;控制力強,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佔支配地位,發揮主導作用;影響力強,支撐、引導和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在服務國家宏觀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抗風險能力強,能夠抵禦國際國內經營風險和腐敗風險。“做優”主要體現在:企業經營業績優,市場競爭力強,主要經濟指標達到同行業一流水準;企業公司治理優,法人治理結構健全,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企業佈局結構優,資源配置效率高,佔據産業鏈價值鏈高端;企業品牌形象優,模範履行社會責任,做模範的企業公民。“做大”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在佈局優化和品質提高基礎上,保持必要的數量,確保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本質;企業達到規模經濟水準;在不同産業和地區的比重可以有所差別,通過市場公平競爭、優勝劣汰。

  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有利於”標準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只要符合“三個有利於”,就可以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闖出公有制和市場經濟有效融合的新境界,闖出經濟全球化時代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新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