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長征勝利80週年,日前,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記者跟隨國家文物局長征文物保護調研活動走訪了中央紅軍的重點地區。第一站,我們來到了江西于都縣,于都縣是中共贛南省委、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是舉世聞名的中央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集結出發地,當時留下的長征文物非常豐富。2014年,于都縣籌措1000余萬元資金用於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的維修加固和改陳布展。目前該紀念館也是全國唯一展示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歷史的主題性紀念館,每年接待觀眾達30余萬人次。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
副館長張小平30多年來一直從事博物館工作,談起紀念館,談起長征精神,他如數家珍,飽含深情。改陳的展覽也是由他一手策劃並執行的。10月9日在於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張小平接受了中國經濟網記者的專訪。
張小平 中國經濟網記者 成琪/攝
以下為專訪實錄:
中國經濟網記者:目前紀念館有多少件長征文物?通過哪些渠道徵集的?
張小平:我館館藏革命文物1065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有3件,都是紅軍和蘇區幹部活動過地方的老百姓和他們的後代捐獻出來的。
中國經濟網記者:目前我們紀念館每年大約要接待多少遊客?
張小平:紀念館建館以來,在展覽沒有升級之前,每年參觀人數是20萬人次左右。實行免費開放以來,雖然門檻降低,不再有門票收入,但是對老百姓來説,受眾面廣了。現在經常是大人帶著小孩兒來,或者帶著朋友來參觀,去年就有35萬人次人參觀。今年是長征勝利80週年,全國各地及國外的遊客紛至遝來,到目前為已經有40多萬人次前來參觀。
中國經濟網記者:展覽升級後,對觀眾來説有什麼效果?
張小平:我們感覺,隨著長征精神的升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了解長征。暑假期間,大學生來我們紀念館進行社會實踐,我們會問他們的獲知度,或者他們想獲得什麼。他們説,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過程中,都會碰到或多或少的問題,碰到坎坷後比較容易浮躁,容易放棄,通過參觀學習這個展覽,他們覺得,那樣是不應該的,應該像紅軍學習,要發揚長征精神,去除浮躁,克服困難,迎難而上。
我們希望通過舉辦這樣的展覽,讓觀眾有這種認知度,這樣我們就能夠更欣慰地把展覽搞好。如果在展覽當中,我們和大學生有交流,能互動起來,那麼我們的展覽就成功了。
所以在展覽策劃和執行當中,我有一個想法,就是在參觀展覽時,我們首先要讓人感動,感動了以後他就會心動,心動了以後他就有所行動。那麼這三個“動”對每個人來説,都是一個不斷認知、學習與實踐的自我昇華過程。
中國經濟網記者:這幾年我們在保護展示都有哪些投入?
張小平:2004年我們借助國家旅遊開發資金,用了200多萬建起了這個紀念館,當時搞了一個簡易的陳列,布展也比較落後,沒有聲光電,只有簡易的圖片文字展示。2014年“長征出發80週年”,因為我縣是扶貧開發縣之一,就籌集了1000多萬對紀念館進行擴建,並增加了一些內容,運用了聲光電及半景畫的手法,把紅軍長征時所經歷的環境和建築融入到展覽當中,以便讓更多人進入了場館裏面能夠感受到受教育的那種氛圍。很多老人家看了這個展覽之後都覺得,展覽還原了歷史的真實性:這就是我們的“鄉愁”,以前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
館內展覽
除了展覽陳列方面的投入,2009年我們對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碑進行了擴建,也籌集了1000多萬的資金,對中央紅軍長征紀念園進行了擴建,從原來的6畝擴建到60畝,翻了十倍。並把紀念碑和紀念園的佈局和內容充實起來,從書本上的白紙黑字,變成一個可觸摸、可感觀的一個歷史,讓觀眾身臨其現感受這段歷史。
中國經濟網記者:這個紀念館也是中央財政投入一個重點項目,後續我們有什麼樣的規劃?
張小平:目前我們有一些想法,在整個長征沿線,因為于都是長征精神的源頭,第一方面我們希望利用紀念館這個平臺,籌建有關長征的出版物博覽中心,這樣就可以讓更多的專家學者,或者參觀的遊客,可以在這裡查閱資料或者看看有關長征的出版物;此外再籌建一個報告廳,邀請專家前來授課,也可以播放一些影視片。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在思考如何更深入地、更好地將我們以前採訪老紅軍的回憶錄,或者採訪記錄,包括蘇區老幹部的記錄挖掘整理出來,並充分利用展示出來,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
在學術研究方面,我們也在圍繞“紅軍長征”做一些課題研究文章。
對整個于都縣我們也有一些規劃。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于都河的北岸,初步規劃是在北岸建立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南岸,有600多畝的土地將用於開發長征體驗項目,從而讓更多的遊客來到這裡,待長一點時間,進而也拉動發展整個縣的第三産業。
中國經濟網記者:您覺得目前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張小平:作為一個基層工作者,我們也有一些小感觸。從長征精神研究來説,因為我們身處基層,難以接觸到一些高層次的研討會。但如果長征沿線有一個互動,建立一個聯盟,可以互通資訊、共用資源,這本身就是長征精神的一種延續。比如于都縣如果有個長征源合唱團,我們就可以在長征沿途上進行演出,唱長征組歌,通過這樣來聯絡長征沿線城市感情,更好傳播長征精神。(記者 成琪)
[責任編輯:李寧]